第四章 秦始皇的为人(第3/6页)

古代读书人,多半医、卜、星、相都通,会从一个人的面相和声音,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尉缭观察秦始皇的长相,鼻子高,眼睛长,有鸡胸,声音像豺狼,从面相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多半不在乎恩义,心如虎狼一般贪残。

尉缭又观察秦始皇的行为举止,这个人有求于人的时候,姿态会摆得极低。有朋友看到这里就会问:“摆的姿态比尉缭还低,这不是谦虚为怀吗?是件好事啊!”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过度的谦卑和过度的骄傲都需要提防,老子说的“宠辱若惊”就是这个道理。

各位要明白,秦始皇是一个意志和欲望特别强烈的人,他现在能够摆低姿态是因为他有求于人。那试想,如果他无求于人,他会怎么样?如果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会怎么样呢?像这样的人,他有求于你是因为你有利用的价值。一旦他达到目的,你没有利用价值了,“得志亦轻食人”。

就好比下棋,下棋时你那么宝贝那一个“车”,是因为你爱它吗?是因为你对它有感情吗?都不是,是因为它有用。可是当它没有用的时候,你需要牺牲它来保护“帅”的时候,你就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这个“车”,不是吗?在秦始皇心中,其他人就是他的棋子而已。

尉缭何等聪明有才智,他看出了这一点。他怎么知道呢?你看尉缭的话,他自知只不过是个百姓,但秦王每次见他,姿态却摆得比他更低。历史上很多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到他得志的时候必然狠。为什么?压抑得越深,反弹的力量就越强,这是人性。

假如让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俘虏、奴隶了,他绝对不会吝惜别人的生命、财产,这种人当然“不可与久游”啊!这个人现在有求于我,一旦利用殆尽,他会怎么对我,那太可怕了,得赶紧离开。

所以尉缭的反应,不是像大家想的感恩戴德,而是要赶快逃走。

要知道,秦始皇在观察尉缭,尉缭也在观察秦始皇,这个社会人人都在观察别人,人人都在被别人观察,古今都是一样。

尉缭想要逃走,成功了没有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

秦王觉,固止。

秦始皇也知道你想逃跑,所谓固止,就是不止一次阻止你逃跑。你逃跑多少次,我就有办法拦住你多少次。为什么?这是人才,人才绝不能落到敌国的手里去,像这样的人才无论如何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秦始皇最高明的是下面这招:

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他明知尉缭想逃走,不但没有处罚他,还让他当上秦国非常高的军事长官。他给尉缭这么高的位置,更用尉缭的计策,注意,可是他不给尉缭实权,而是让李斯去执行尉缭的计谋。

给你高高的位置把你供起来,让列国都看到我怎么重视人才,可是绝不让你有掌握实权的机会,因为我知道你的心已经不在我身上,这是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的手段。

接着,我还要问各位:

尉缭犯了什么错?他想跑都跑不掉了,他这么聪明,怎么会让自己落入这个境地?

读中国史书,你要从各个角度去剖析才能真的有用。我们想完秦始皇这一面,还得想尉缭那一面。假如你是尉缭,现在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想跑都跑不掉,怎样也算不上成功。你是这么聪明、才智这么高的人,怎么会让自己陷入如此的境地呢?尉缭到底犯了什么错?

想清楚了吗?想清楚了,就打开书往下看。

我的答案是:尉缭没有错。

许多朋友看到这里,应该会大吃一惊:“尉缭怎么可能没有错?”听我细细向各位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