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五十五章 联合(第2/5页)

在1916年,不仅是欧洲文明正在发生转折,亚洲的发展,也正走向了最大的转折点。西方世界在八月炮火的时代当中承担的责任,不得不再一次的发生在亚洲身上。而且在当时,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只有到了几十年之后。人们再度回首,再次深深的揣摩在这个转折发生之前一两年的事情之时,才隐约的发现。在这场大转折和一个强国崛起的大时代当中,背后导演这一切的影子……”

————亚当斯·A·克劳福德之《使华六年记》的长序当中的一部分。(这本书虽然有些事实当中充满了著者过于主观的意图。但是著者提供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让本书成为中外众多近代史研究者非常重视的一份史料性著作)

克劳福德大使坐在总统府的会客室里面,心神不属的享受着总统府提供的香浓的咖啡。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法国的大使。协约国驻华军事代表团的高级军官们。他们作为协约国家的军事外交联络人员,今天来到这里,是向雨辰报告他们的相关援助准备和军事准备的。

中日战事爆发,中国又向日本断然宣战。让西方协约国家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他们虽然对中日合约提出了保证,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态突然就像烈火一样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

事实是很明显的,日本的陆军按照他们一贯的野心。突然向中国东北地区发起了突袭。整个日本政府——其实就是披上了一层政府外衣的军事集团。也随着他们军队的行动而跟进。悍然宣布了他们对东北的野心。并且试图扩大军事行动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占据整个东北,造成既成事实。对于这些日本军人的疯狂程度,所有西方国家都感到了极大的震惊。在他们还在揣揣不安的讨论应对方法,试图找到一条折衷的道路的时候。中国却以最快的速度在议会通过了法案,对日本宣战。这一下也就将西方国家的政治选择逼上了绝路。

按照道义和条约背后的国际法而言,西方国家没有选择。他们必须象为比利时而战一样。同样为中国而战。但是这里毕竟不是欧洲!在为比利时而战的背后,是西方国家在欧洲几十年战略博弈的最后选择。欧洲已经为这场战争酝酿了很久!但是为了亚洲中国的利益,多流一品脱白人的鲜血都是让他们觉得不值得的!但是问题就在于,他们需要中国!而且国内的民意,不管是在新大陆和旧大陆。都认为必须要给中国支持,不管是实际的还是道义上面的。最初的震惊和手足无措过后,问题还是必须要得到解决。

这场战争当中,西方世界的利益到底关系着哪个国家?白人的政治家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为了欧洲的战事,为了协约国的大局。亚洲的战事必须越快结束越好。而且综合考虑,如果日本取得了胜利,他们陆上力量将大大增强,结合他们优势的海军力量。加上他们桀骜不驯而且有些疯狂的军人政权,对西方世界的亚洲统治体系将是现实而巨大的威胁。而就算中国取得胜利,他们无非就是恢复了对东北的主权,最多加上对朝鲜的控制能力。还不能进行海外扩张,威胁更加的有限。更别说他们现在还需要中国的力量!特别是新大陆对中国的支持是一面倒的。美国作为一个并未对日本宣战并且和中国没有事实盟约的国家,按照国际法应该保持局外中立。但是美国仍然宣布了愿意购买中国政府对海外发发行的战争公债。并且接受大量的军火产品订货,而且表示可以用美国的商业船队进行运输。这毫无疑问就是对日本的挑战。美国政府的倾向,更是不问而明了。

而作为和中国有着事实盟约的协约国家,这个时候他们的选择,更加没有多余的余地了。特别是还可以和新大陆站在一条船上,指望新大陆的巨大力量能够帮助已经打得精疲力竭的欧洲。经过短暂而激烈的讨论和考虑。西方协约国家终于训令暂时作为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全权代表们——也就是协约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和驻华大使们。和中国政府进行讨论,关于提供军事援助和部分经济援助的事宜。协约国的首脑早就和雨辰商定,并且得到了他的谅解。现阶段协约国家已经在考虑解除日本的协约国国家地位,并且愿意提供军火上面的援助。并且在南中国的海上安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确保海上通路的畅通。但是还暂时不能提供现实的军事力量支援中国的战事。而且中国在欧洲的军事责任,也希望一直保持。并不因为这场战事而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