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一章 变起(第2/9页)

此令一下,顿时乡野哄动,简直是道路以目。每次六爷难得出巡一下,都看见那些朝鲜百姓投过来的目光,冰冷冰冷的,有点儿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但是总觉着不舒服。还好这点儿感觉转瞬即逝,什么都没白花花的银子实在。再说了,他那六爷不是没发过善心。有的村子要来放水,交不齐钱,在那堆朝鲜姑娘里面看见顺眼的,六爷还不是接过人家姑娘过来好生抚慰个几夜,再不收钱给他们村子放水?六爷我容易么?

前些日子,那六爷正春风得意,乐不思蜀的时候儿,突然从汉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朝廷准备拿掉徐大人这位满人之友,将现在撑着他们腰的枪兵新军全部掉回国内!当时那六就冷了手脚。这下还玩儿什么玩儿?他还指望徐大人在朝鲜呆个十年八年呢!再能捞,他现在也没混足在京城顿几年的嚼裹儿。还指望以后呢。这事儿怎么闹的?他思前想后,最后抽了一天的大烟儿,才咬牙跺脚决定。去通知这帮朋友中最对他胃口的溥老四!

他不敢直接找徐一凡报这个消息,万一徐一凡没撑住,新的大人来了。说不定就要追究他这个打小报告的麻烦。大烟劲道之下,偷偷找一下溥仰,还是有这个勇气的。当即就趁着勇气还没有消退的时候漏夜去通报了溥仰这个消息,回来更是抽了双倍的大烟给自己压惊。心里还有些得意,这么多旗员在徐大人手里得了好处,得到消息恐怕都是一般的,可是谁也没有我六爷仗义!

仗义之后的得意没持续几天,那六爷又开始犯愁。徐一凡那里,前途还是未卜。他们的好日子,也不知道能再有多久。上忙也快收完了,唯一的大宗来源,只有赶着这个节气,多收点水钱。这些朝鲜百姓们没水放,错过节气,就要饿肚子。不能不交,还是这个最保险!他们就算敢闹事,自己带着的这二十多枪兵是吃干饭的?手里都是货真价实的洋枪!

昨天他就给自己那个带肚子的二爷下了命令,每村的水钱,加到二百吊!压着朝鲜郡曹快点出告示公文。那二爷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跑得飞快,比他还要兴高采烈!

公文发下去,今儿他就准备去内源洞附近那个袱洲,带着枪兵去弹压一下儿。有不开眼的泥腿子敢哭天抢地的,枷上几个王八蛋再说。那六爷要是不好,也照应不了你们这些藩国子民几天了。也要给他们留点遗爱不是?

于是在光绪十九年七月十九日这天,那六爷早早的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还留在府里抚慰的朝鲜大姑娘伺候着他抽了一两多大烟。六爷换了一身熟罗的长袍就出了府门。二十多个原来庆军淘汰下来的枪兵,再加上二十多平安道的叫花子道军。早就稀稀拉拉的守候在门口。马也备好了。那六爷看看头上太阳,又看看马,觉得有点儿舍不得自己。太忠于王事了。顿时就连打带骂的让人换了滑竿,上面还支上了遮阳的棚子。四个朝鲜民夫抬着他。旁边是二爷给他装烟递茶,浩浩荡荡的直奔内源洞旁边的那个大袱洲而去。

走了小一个时辰,那六爷大驾才到了。

袱洲就是蓄水的小型水利设施,大清多是石头砌的,朝鲜这里多是干打垒的。这里是一个大袱洲,水面甚大,水清清亮亮的,倒映着远处青山。袱洲池塘旁边还有如荫绿树,风从水面上掠过来,水影摇曳,让人胸怀就是一畅。

放水的卡子那里,早就守着了郡曹那里派来的差役,没精打采的蹲着站着。看到那六爷的滑竿摇摇摆摆的过来,才忙不迭的站起来,用朝语吆喝着将围着的百姓朝外赶。

百姓们看来早就得知了水钱加到二百的消息,一个个都是神色愤懑。今儿和往日还有些不同,袱洲水口围着的几百村民,没有像以前一样低低咒骂,都是一个个沉默不语。默默的朝后退着,只是不时的用眼神扫一眼过来的那六爷一行。在队伍当中,还有一些同样是朝鲜百姓打扮的人物,更是有意无意的聚集在一起,交换着互相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