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八章 到底为什么(第4/5页)

两人的官位威权,在这个天寒地冻被困十天的时候儿,已经没了什么用场。叶忠君吞了一口口水,喃喃道:“那些人是我亲兵,能分一点儿过来吧?”

今儿他祈祷灵验了,等马肉熟了。今儿分量不少,士兵们犹豫一下,还是给叶忠君送来一份。叶忠君眼睛都直了,身边杨士骧直咽口水。叶副将犹豫一下,还是分了杨翰林一点儿。当时杨士骧那个感激模样,简直描画不出。

两人好一阵狼吞虎咽,几个杨士骧的家人都饿脱形了,要望主子这儿凑。他们在包围中境遇最惨,人人讨厌,别说吃的,不挨打就算不错了。这么一过来,连杨士骧都一边吃一边踹他们,接着又给几个士兵扔远了。

东西下肚,两人有了一点活气。叶忠君长叹一声:“要不是那日纷乱,马跑了大半,咱们现在多半还有吃的……只是烧的快没了……杨大人,您说是徐一凡搞的鬼,他怎么这么大的胆子?为什么不干脆崩了咱们,一了百了,这活罪,到底要受到什么时候儿?”

现在杨士骧和他是患难的交情,语气也不在那么高高在上:“叶大人,徐一凡在等整个北朝鲜乱起来!”

他呆呆的看着远处,语调更是有气无力:“……伏击我们的人,说的是朝鲜话。就是要把这事儿望朝鲜人身上推。虽然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可这脸就看谁来扯破了。朝廷扯破,就得马上剿了他……才签了中日天津续备条约,还架得住再剿一个朝廷的钦差大臣?如果钦差大臣都作乱了,这朝廷的脸面又放到哪里?

既然他能伏击我杨士骧,就知道淮军跟着推进的计划。怎么阻挡?无非还是捏个朝鲜作乱的由头,他要平乱,他有责任,各种手段就有余地施展了……我只是不明白,他这样能熬过下台之难一时,还能扛得住一世?现在下台,还不失富家翁,中堂再没有要他死的心思……这么一闹,眼前危机是过去了,可朝廷和北洋上下,从此就和他是不死不休!他能等来什么?他为什么非要争取在台上多赖一会儿时间呢?借着平乱的由头,文报往来,最多不过多拖大半年——了不起一年的时间吧。一万人想造反,那是屁话。他一扯旗,底下人就散光。不造反,还得乖乖下台,朝廷应对他,就不是下台了事了!

……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听到徐一凡想造反的话,叶忠君早就面如土色。杨士骧听见他牙齿格格发抖,转头过来居然还笑得出来,拍了拍叶忠君肩膀:“老叶,徐一凡不敢杀我……杀了我,他这转圜的戏也不好演了。这样侮辱到中堂,中堂哪怕决裂也不会和他干休!那他就是突破底线了……他也就是围着我,等全盘布置完毕,他有充足理由了。然后再过来没事儿人一样当好人……这个人……”

杨士骧沉吟了一下,最后咬牙下了一个结论:“是曹操!”

※※※

徐一凡早就到了离杨士骧不远的地方,这个时候,他正在暖暖的中军大帐当中,一边烤火,一边看着各处回报的消息。

对于主持这里的袁世凯,他自然是予以嘉勉。当即委了一个差使,新的总参谋部成立,他就是情报处的首领,他保他一个道台前程!姜子鸣和朝鲜人负责的骚乱北朝的行动,现在就由他居间调遣。

各处的消息一一回报过来,姜子鸣和南允容动作很快,已经分散到北朝和南朝交界两道。自从徐一凡进驻朝鲜以来,这里无政府久矣,先是旗人筹饷委员那帮大爷们糟践,汉城中央不敢过问,原来地方官跑的跑,走的走,要不就只能听徐一凡大营的话,接着就是汉城变乱,旧党下台,不少属于旧党的地方官,也被朴泳孝免职。但是汉城还是管不到这里!这片地带,近乎空白。不少在平壤大同江一带起事而败的东学党,都流散到这里。反正徐一凡也只是守着大同江基地,懒得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