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四十二章 无时或忘(第6/8页)

这里的障碍物已经给炮火清除了一部分,而且由于日军准备时间不足,不要说铁丝网了,就是鹿砦的深度广度也远远不如禁卫军在洞仙岭阵地前布设的。可是这些官兵都扛着器材,翻越的速度同时也大受影响,而且队形也不得已散开了。一些机关枪射击线路受到阻碍,只能停火,日军壕堑内反击火力顿时就加强,鹿砦区域内,弹雨横飞,甚至有一队扛着云梯的士兵,整个给消灭!

鹿砦上,到处都是挂着的尸体,但是更多的人还在勇猛翻越。有的军官已经开始组织火力,用手头步枪开始对射。这个时候德国陆军的教范,本来就很重视在地方战线前面,用密集的步枪火力窒息对手的火线。禁卫军射击教练也很严格,五发弹仓式的新式步枪,射速也远超对手的老村田单发。

在自己步兵火力的掩护下,扛着器材的官兵终于翻越了鹿砦。一个冲在前面的军官最先跑到了那灌满泥水的壕沟前面,用力挥手:“架桥!”吼声未已,他身上已经中了好几发子弹,哼也不哼的翻身栽倒在泥水里面,溅起好大一团水花。后面的官兵接着涌上,一架架梯子搭上去,一块块门板又铺上去。转眼间就是十几座简易桥梁架好。

日军这个时候连城头的火力都开始俯射,其他地方的兵力也朝这里运动。架好桥梁的官兵死伤累累,在军官指挥下,士兵们忍受着弹雨就地射击对抗。严格的执行教范,敌前攻击,用火力窒息对手!而且刚才那么长不留余力的冲击下来,他们也没有了进一步冲击下去的体力,人群也分散了,不能形成有巨大冲量的密集散兵线。

就在第一波官兵才进入鹿砦区,第二波官兵也发出了大声呐喊,纷纷跃出战壕。这已经是两个营的堂皇阵容,步枪全部上刺刀,在军官的带领下,便步前进。前面的弟兄已经用对射吸引对方火力,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阵型,在最后百余米的冲锋当中,以巨大的冲量,一举突破鬼子的堑壕线,一直冲到城墙下!

两个营近千把刺刀排成闪耀的密集散兵线,纵深十余列,滚动着向前。在新大陆的南北战争,在克里米亚的英法俄混战当中。敢于攻击的部队,无不是排成这样的密集散兵线!忍受着对方火力前进,直到冲击范围以内,在火力掩护射击下,用血肉,用白刃决出胜负!

日军已经尽可能的在转移火力了,子弹嗖嗖飞舞而来,在刺刀丛中开出了大大小小的缺口。但是因为面前那些第一波禁卫军官兵的步枪火力牵制,投射向他们的火力并不是很密集。而且近日以来,日军火炮已经一弹不发,估计是弹药打光了。这样的敌火拦阻,远远未曾到禁卫军的忍受限度以上!

刺刀滚动着向前,越过鹿砦,直逼壕沟。第一波就地射击的禁卫军官兵已经死伤累累。军官们在冲出鹿砦区之后,已经纷纷大声下令,带头就不留余力的做最后的冲锋!两个营散兵线,咆哮着呐喊着顺着十几座便桥奔涌而过,刺刀在他们头顶涌动。这样巨大的冲量,是日军单发步枪的射击所不能阻挡的,近代战争很多时候都将胜负变成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火力密度超过兵力密度,攻击失败。兵力密度超过火力密度,达成突破————当然首先有一个前提,这支军队要敢于也能够忍受这道数学题的残酷计算!(PS:当兵力密度无论如何不能超过火力密度的时候,新的军事革命开始了……奥斯卡附注。)

陈金平被他的马弁死死的按着,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拍着战壕:“突破了!突破了!右协哪点比左协差?”

城砖突然掉了下来,在瑞兴府北门的城墙上,几十块城砖同时被推下。露出了两具黑森森的炮口,砖后的夯土早就被掏空,两门火炮就隐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