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六十章 天变(第3/11页)

他正正容色,喊了一声,自然有跟着他奔走的达拉密小章京送上了一个黄匣子。翁同禾双手捧着,冷着一张脸道:“这是皇上今儿亲笔下的诏谕,军机处赶紧用印,发出去吧,李大人那里,先别管了……反正朝鲜的徐大人,已经誓师了!”

几个坐着的人都是悚然一惊,徐一凡在朝鲜斩叶志超卫汝贵,誓师出发的电报才到他们手上不过半天,他们还在准备商量怎么应对呢,光绪和翁老头那里就知道了?

世铎一边双手接过黄匣子,一边冷冷的扫了满屋子的军机大臣,达拉密满汉小章京们一眼。

他妈的,咱们这里也出叛徒了!瞧来瞧去,就是那个新进军机学习行走的汉大臣孙毓汶最像!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抬头。世铎这才慢慢的打开匣子恭读上谕,翁同禾也不坐,就站在那儿冷着一张脸看着。

匆匆读完上谕,世铎不敢相信的揉揉眼睛,再仔细瞧了一遍,猛的一拍桌子:“荒唐!荒唐!荒唐!”

三声荒唐,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世老三今儿怎么痰迷了心窍,对皇上的上谕居然说这种大不敬的话儿?

世铎猛的抬头看着翁同禾:“老翁,该不是你自己捏的上谕吧?怎么能封徐一凡做奉天将军?”

※※※

清朝入关以来,本来就没多少传统底蕴的这个边陲民族,在官制上几乎全盘承接了明制。各省流官大多一样。

唯有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不设流官,而分设三满洲将军镇抚。各地镇守,则是八旗体系满洲都统,副都统,参领等以此类推。

关内外交界处,设柳条边墙,汉人不得出关。二百余年,一直到咸丰时代,都是厉行此禁。围绕这个边墙,也不知道有多少血泪!

咸丰以后,边禁日松。可是东北的统治体系,仍然是旗人兵民一体那一套。关外就是满人的最后大本营。有清以来,这三位满洲将军的缺,不是王爷,就是满族重臣,从来不曾有一个汉人能得到此缺!

爱新觉罗家族的打算,就是要将这一片富饶肥沃,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远留给他们这个不过两百万人口的民族!

而光绪这份电谕,竟然要将徐一凡封为满洲将军!徐一凡本衔已经到了二品,四个钦差在身,但是还没有一个实缺在身上。帝党上下,为了徐一凡能挽东北战局,保住他们好容易得来的地位,竟然一举将他放到了奉天将军这个位置,这个满人最为腹心的位置,有着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寝的满人根本所在之地!

原来的奉天将军曾琪,则是战事不利,则毫不犹豫的被开缺。

这份上谕还不仅仅如此。

光绪表达了对徐一凡誓师回援的赞赏之意,除了奉天将军这个位置,还给了他节制辽南诸军的全权,更在最后表示,如果战事顺利,朝廷不吝侯爵之赏。并在上谕当中暗示,战事平息之后,如果徐一凡觉得奉天将军清苦,想要李鸿章在北洋的位置,也很有可能办到!

世铎喃喃的恭读完上谕之后,整个军机处屋子里面都是一片大哗。额勒和布抖着嘴一副要中风的样子,话憋在喉咙里面就是说不出来,满脸涨得通红。

翁同禾冷冷的看着他们,心下只是觉得一阵快意。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一切也就豁出去了。帝党在得到徐一凡誓师的消息之后,也是大喜。现在徐一凡已经是战神之目,十万清军加上水师大兵船,被两个师团的日本军队打得大败亏输,徐一凡以一军之力,却消灭了两个日本师团,他要是回师,那辽南的那点鬼子,打掉还不跟玩儿似的?

只要辽南稳住,鬼子丧师之后。按照大清时报的说法,鬼子一共才六七个师团的兵,丢了一大半,也只有求和了,那时候,帝党的地位也就稳住了。借着战事的胜利,还可以顺便清理后党人物,尤其是李鸿章这个老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