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八十六章 底定(下)(第3/5页)

他终于将这未来五十年的血火噩梦,亲手终结在自己手中。而在未来的岁月里,他更要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层层黑暗,亲手撕开。这个责任,他逃避不了,也无法逃避。铅灰色的云上,正有无数英魂翻滚,一直的看着他。也许是华夏先祖的神灵,在阅读他曾经经历的历史中,发出了苍凉的叹息,才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这个责任不管如何沉重,未来的道路到底如何艰难,无论将付出怎样的牺牲,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他都已经再也无从停顿,无处逃避。

历史真正的改变,就从这甲午开始!

公元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日,日本征清第二军残部七千余人,举金州旅顺而降。

同日,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发国书于清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和战事。并照会英、法、德、俄等国,请求调停。并命令征清第三军收缩于威海,并承诺将主动撤军。

消息传出,举国狂醉。海东徐帅之名,威震华夏。

※※※

“大人,驻直隶诸练军总兵,北洋各实缺道,候补道,善后局,营务处,机器局,厘金局,保甲局,清丈局,各公所,各衙门,及英法日俄美各国驻津领事……来贴求见。”

门房把记在号簿子上的来贴求拜的名单念完,差点儿就一口气喘不上来了。前些日子唐绍仪和张佩纶在天津的行辕还是车马冷清,不大有人上门,徐一凡辽南底定大局的消息一传过来。先是震慑得大家伙儿短暂的时间内失去了反应的能力,接着就是发了疯一般的涌到唐绍仪和张佩纶这里来。

徐一凡的地位再也无可动摇,将来走到哪一步,都难说得很。无论如何,现在自己体系内缺人才,也能有这么多位置来满足投效人物的天下督抚,也就只他一位而已。心思浅一点的,过来拜门,不过是求个饭碗。心思深一点的,却未必没有从龙之心。

这几十年来,大清虽然勉强还能维持下去,还在以其惯性僵滞的转动着。可是大家不是不知道,这维持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必须得变,也必须要变。可是天下之大,又有谁知道该怎么变,朝哪里变呢?

徐一凡的强势,让人似乎就看到了一条出路。现下以他的声望,朝廷主动去收拾他,既没借口,又无能力。如果他在两江经营,能创造出他在朝鲜经营两年的奇迹,未来如何,真难说得很。

北洋自从李鸿章去后,各色人等就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候,在观望之后,似乎终于看清。这个团体要维系下来,只有抱徐一凡的粗腿,才不会给朝廷连汤带水的吃掉。

听完门房念完名单,唐绍仪和张佩纶对望一眼,都是大笑。

张佩纶笑着摆手:“来的人都回帖子,今儿挡驾。就说我和少川,会回拜他们……咱们又不是收破烂的,谁都能要?当初早干什么去了?”

唐绍仪擦擦汗,徐一凡胜利消息传来,他就一直处于这种浑身火热的状态:“大帅……大帅真的是天人!谁能想到,他一口气能把小鬼子打得来投降?谁都以为他会敷衍自保,结果大帅却以此惊天大胜昭告天下!如此胸襟,如此气度,如此本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放在往日,唐绍仪绝不可能说出这种话,这个时候心情激荡,拍着桌子就喊了起来。张佩纶谨慎一点,摆手让门房退下。

“大帅本事,已经天下皆见了。难得的是这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如无此种担当,大帅将来,不过又是中堂爷而已。而现在……”

他一笑收口,唐绍仪却接着他的话道:“我泱泱华夏,沉沦末世,岂能无人奋起!这不死不活的日子,也该结束了……应天景命,这是大帅一手一脚拼出来的!有眼睛的,都会看!”

张佩纶摆摆手:“少川,路还长着呢……一场大胜,固然震动人心,但是真的要撬动天下,却还早着呢……既然同在一条船上面,我们就只有卖力一块儿划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