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龙虎山:九鼎丹经!(第3/4页)

江湖之上,鱼龙混杂,内中的确是有一些人,心存贪念,想要先闹出事端,再一哄而上,浑水摸鱼,然而现在看到萧、陈、吴三位大侠已经将那少年保护住,正一教众道士也防备起来,自然也就不敢下手,毕竟经书只有一本,真要闹起来,自己作为闹事的带头人,一下子结下众多仇敌不谈,还未必能够抢到这本九阴真经。

而那个少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全场的焦点,而是一脸疑惑的左看右看:“为什么这么安静……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

此时,另一边的胡蔓、胡霜,于远处吃惊的看着那一脸茫然的少年,想着这位状元郎,恐怕根本不知道这本经书对于一名武者意味着什么。不过想想也是,大周王朝一向重文轻武,他身为儒道魁首的状元,读书这种事他在行,武道这种事,他恐怕是真不了解……否则他怎敢就这样,带着这本书一路从京城到铜州、又从铜州翻山过岭到剑州?

而内中也有一些人拍腿大恨,如果早知道这个少年,竟然带着这样子的一本书千里而来,在路上就应该将他劫了……

此外,在外围还有许多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她们不知道什么是九阴真经,也不知道这一本道书到底有什么用处,她们就只看到,无数次出现在她们梦中的宁翰林,手中拿着一本书,英俊而又帅气的站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全都在看着他。

他就像是夜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明明什么事都没有做,其璀璨的光芒,就已经亮瞎了所有人的眼……这就是她们此刻的印象。

张据池深知,宁江所念的,的的确确就是《九鼎丹经》中的一段,正一教对《九鼎丹经》看管极严,这少年竟然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九鼎丹经的内容,那它恐怕真的是老祖天师的遗书,而即便不是,他们也绝不能让九鼎丹经,流落在外。

于是朝少年拱手道:“看来此书的确是我教老祖天师所传,多谢宁公子将它送至。”上前一步,想要将它收下。

宁江却反退了一步,道:“道长是贵教天师?”

张据池道:“这个……”

宁江道:“我与病公子说好的是,这本九阴真经,只能交予贵教天师手中。”

说话间,一名青年漫步而出,道:“小道张韶,见过状元公!”

宁江还礼道:“原来是龙虎山少……天师!小生有礼了!”

张韶轻咳一声,按照正常的礼仪,他原本应该在典礼正式开场时,方才能够出来,只是在内头听到九阴真经之事,既然是老祖天师的绝世秘藏,他自然不能不出来。

谁知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一个“少”字就已将他堵死。

群雄也不由得哄笑起来,少天师、少天师……终究也还不是天师。

宁江却又持扇拱手,道:“少天师只管放心,今日乃是少天师既位典礼,小生便在此观礼,等少天师继任之后,小生必定会将九阴真经奉上。此外……”

长叹一声,黯然神伤:“小生近来遭遇一件伤心事,只觉世事无情,天乐难求,若是少天师不嫌弃,奉上九阴真经后,小生希望能够在龙虎山,研读道藏,每日里向众位道长请教,以求逍遥长生之道。”

张韶与张据池、以及龙虎山的众位道长对望一眼,又惊又喜,这少年愿意将此经送还龙虎山,看来不会有假,若非如此,他甚至无需将此书带来。

另外,身为新科状元,却要入正一教求仙问道,这对龙虎山正一教来说,同样也是极增门面的一件事。此外,跟一般的江湖门派不同,道教因为各种经典的艰涩难懂,实际上,与儒教一般,极其看重读书人,然而儒教毕竟掌握着朝堂,天下的读书人都努力考功名去了,只有实在考不上功名的,才愿意转入道门,这也是道教在这个儒家天下,始终无法真正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