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1991年8月20日(第2/3页)

但是,卢基扬诺夫对此重任没有思想准备,他也不打算做这个战略发言。他如果这么做就等于告诉别人,他就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领导人。与此相反,卢基扬诺夫在8月20日决定会见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理主席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希拉耶夫也参加了这次会见。哈斯布拉托夫后来回忆说:“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希拉耶夫说话比较平静,但鲁茨科伊却始终非常急躁,卢基扬诺夫是个圆滑的政治家,当他知道俄罗斯领导人不会妥协以后,他选择了新的战术,声称自己没有参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卢基扬诺夫承诺确保人民代表出席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能够畅通无阻,争取说服事变者将部署在‘白宫’附近的部队撤走。走出卢基扬诺夫办公室里的时候,我们担心可能被拘捕,当我们坐着汽车顺利地通过了克里姆林宫的大门,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车开到加里宁格勒大街的起点,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因为稠密的人群挡住了汽车的去路,我们是在人们的欢迎中走到“白宫”的,我们平安回来,大家都为我们感到高兴。”1992年8月19日《俄罗斯报》。

列别德将军返回空降兵总部,与卡尔普欣将军一起为贴近“白宫”选点儿。他后来回忆说:“从纯军事角度看,拿下这座建筑没有什么困难,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是何苦来呢!我见到围墙下面的人群,也和他们聊天、对骂,这都是一些普通而又正常的人。”亚历山大·列别德:《为强国感到难过》,莫斯科,1995,第400~401页。

当天上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做出攻占“白宫”、拘留监禁叶利钦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后面没有任何坚定意志作支撑。大家都不清楚,由谁来执行这个决定,如何执行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并不是进行强攻的命令,只是可能使用武力的一个方案。格拉乔夫接到准备攻占“白宫”的口头通知以后,就马上与尤里·斯科科夫秘密见面,并把一切都告诉他。格拉乔夫特别提到,他没有向空降部队下达任何命令,也不准备做这件事。叶利钦从其他渠道得到了类似的信息,局势进入白热化。按照匆忙制订的方案,攻占“白宫”的准备工作由卡尔普欣将军总负责,他曾在1979年12月27日攻占阿富汗“阿明宫”的战斗中有过出色的表现。在这次强攻中,“阿尔法”小组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强攻定在8月21日凌晨3点。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先上,装备特种武器的“阿尔法”小组紧随其后。侦查结果显示,“阿尔法”小组很快就能占领“白宫”大楼,但这次行动将很有可能以“白宫”内外警卫和俄罗斯领导人被击毙的惨痛结果告终。“接下来怎么办?”——“阿尔法”小组的军官都在问自己,他们最后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上面下达强攻“白宫”的命令,他们将拒绝执行这个命令。“阿尔法”小组的指挥官把这个想法和卡尔普欣说了,卡尔普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发动行动两个小时前,卡尔普欣给格拉乔夫打来电话。 格拉乔夫问他:“你在哪里?” 卡尔普欣答道:“距‘白宫’2公里,我对局势做了分析,已经做了决定。”卡尔普欣稍微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我不准备参加行动了。”格拉乔夫回答说:“谢谢你!我的人也不上。我不会再往前迈出一步了。”《阿尔法:克格勃的超级机密队伍》,莫斯科,1992,第202页。

空降部队离“白宫”很近,但他们没做攻占“白宫”的任何准备。内务部队和特种部队甚至还没有占领攻占“白宫”的有利位置。列别德在向格拉乔夫汇报阵地布置情况时说:“行动没有意义,会导致大量流血,军队将永远无法洗清掉这个罪责。”大家都知道1989年4月的第比利斯事件,更清楚人们后来对军队的那些责难。军队应该执行谁的命令呢?它能让自己的人民流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