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牡丹令(第3/4页)

也就是说,还要给这首诗谱曲?

杨守文对唐人的习俗有所了解,似方才南天门外,张旭诵读天姥山,叫做‘啸’。全凭一口丹田气,依照韵律诵读出来,相对简单一些。可是在这宫廷之中的唱和,则略为复杂。每一首新词出来,都要有乐师谱曲,而后再组织人来进行唱和。

对此,杨守文也只能在心里暗自吐槽一句:唐会玩!

“仙长,方才我输了,不知你有什么要求?”

楼下在谱曲,楼上自然也不会闲着。

杨守文吃了一杯酒,看着司马承祯笑问道。

司马承祯则露出了惊讶之色。杨守文作诗实在是太快了,这文思的确是令人敬佩。

方才,他虽未站出来,可心里面也在想着如何赋诗。

别看司马承祯是个道士,但出身很好,相传是晋宣帝的弟弟的后裔。他出生于温县,家境优渥,在当地更称得上是豪门。只是他自幼喜欢神仙道术,于是便做了道士,并且摆在潘师正的门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司马承祯的文学素养不低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名士。若不是如此,他又怎可能与贺知章成为好朋友呢?

听到杨守文的问话,司马承祯回过神来。

他正要开口,却听到瑶台外丝竹声响起,紧跟着传来宫女的唱和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皇宫大内的乐师,果然不一般,很快就把诗词谱曲完毕。

这首刘禹锡的《赏牡丹》,如果用后世的仄韵来评判,似乎也并非很出色。然而在唐人的声韵唱和之下,却显示出了别样的情怀,令得总仙宫三十六楼传出一阵惊呼。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武则天不由得轻咬下唇,眸光中闪动着一丝别样的情绪。

“太子,这杨青之文思敏捷,才情过人,当世之中,可为翘楚。”

李旦忍不住在一旁称赞,而太平公主则微笑着连连点头:这杨青之果然不负厚望。

瑶台上,李过也痴痴看着杨守文。

这家伙真是怪物吗?怎地,怎地这么快就完成了酒令,还作出了这等的诗词?

“青之这首牡丹诗后,再无人能颂牡丹。”

贺知章呆愣良久,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杨守文连忙谦让,让李过忍不住在一旁咬牙启齿的吐出两个字来:虚伪!

不过,在这种时候,谁也没有在乎他的小孩子脾气,而是反复诵读起这首牡丹诗来。

……

第二轮鼓声响起,杨守文等人都留了小心。

不过,这次花篮没有停在瑶台,而是停在了一座名为星宿海的楼阁前。按照此前的规矩,在星宿海的客人,大多数是被评为中等应制的读书人。说来也巧,此次酒令,依旧是‘牡丹’。

只见一个青年走出来,很快便作出一首诗,并且迅速交由乐师谱曲,唱和出来。

诗曰: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向天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

“咦,这首诗虽略逊于青之的《赏牡丹》,但却别有滋味,难得佳作。”

贺知章和张若虚都站起来,站在栏杆后。

“那人是谁?”

张说摇摇头,表示不知。

倒是李林甫凑过来,看了一眼之后,也露出惊讶之色道:“怎地是他?”

“谁?”

“此人名叫郭四郎,咸阳人士。

今春方至洛阳,是个豪爽之人。不过,我曾见过他一次,他似乎没有这等才华。”

“哥奴,你可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

也许人家谦逊呢?也许人家不愿意展露才华呢?哼,才不像某个人那样子喜欢炫耀,又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又是写《西游》。你年纪小,不懂事,人家这叫一鸣惊人。”

李过今天似乎是铁了心要找杨守文的麻烦,听了李林甫的话,立刻做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