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何时再展经纶手(第3/4页)

“不……不是这样,是因为我在考虑该怎么回答。”梁士怡尴尬的一笑“财政整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而且其牵扯到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各方面,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至于更换尚书……这不大可能,冠侯应该是知道的。”

简森夫人一笑“冷荷,你犯了个错误,又把问题只考虑成经济,而忽略了正直。泽公是太后的大姐夫,被太后认为是心腹,让他做度支部尚书,就是为了抓经济命脉,怎么可能撤换掉他的位置?”

陈冷荷哼了一声“大金的败坏就在于此,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君主立宪只能结出这样的恶果。”

赵冠侯咳嗽一声,袁慰亭笑道:“无妨,我一个赋闲的废员,在家里发几句牢骚,也不为过。不过说经济,是他们三个的专长,冠侯,咱们两个不坏他们的性质。走,陪我到书房去,我有些好东西给你看。”

等两人来到书房,袁慰亭这才说道:“冠侯,你的桃花运很好,但是一不留神,也容易变成桃花劫。这位姨太太,太过冒失了一些,有才是好的,但是恃才傲物,就会招祸。”

“还是年轻,等到将来大一些,就会好了。她做事的本事很好,至于做人,就得磨练,好在有简森带着她,比别人方便。像是这次的宗室基金,我就准备交给她来帮着运作。”

袁慰亭点点头“人尽其材,物尽其用,这就是为上位者的手段了,你能调度的开就好。她方才说的话,倒是有一句很对,铁路,不能这样搞法。川人血性重,白白收回路权,不给补贴,这话在哪也说不过去。虽然说银子是他们自己投资赔了的,可是跟七千万人讲道理,这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盛补楼不是个糊涂人,他这样安排,是故意逼虎跳涧,要在四川搞事情。”

赵冠侯想了想“官报上说,川汉铁路督办,放的是陶斋?”

端方端陶斋是袁慰亭的儿女亲家,虽然是旗人,实际却是袁慰亭的亲密战友。盛杏荪先是故意强行收回川汉铁路路权,又把督办的差交给被革职的端方,表面上看是提拔起用,实际上依旧是挖坑。

袁慰亭点头道:“他本来保你做这个差,被你逃了,就改保陶斋,左右是离不开我的人。他是记着我当初夺他邮传、铁路大权这个旧仇,有意断我的臂膀呢。我给陶斋去了信,让他千万想办法,推开这个差事,不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可是……未必能如愿。”

“怎么,陶斋的生计艰难?这不至于吧。他放过督抚,还是在湖广那等好地方,怎么也该能弄他一大笔银子,就算将来再不出仕,生计也不至于困窘。”

袁慰亭摇头道:“倒不是钱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他想要做点事出来,让人们看一看,旗人里也是有人才的。这一年来,民报上排旗的舆论一日高过一日,人们认定了,旗下大爷,都是仗着祖宗余荫混饭吃的,自身并无才能。陶斋有些致气,觉得自己应该出来,为旗人挣脸面。好歹他是旗下才子,若是真能做出点成绩来,也能堵别人的嘴。一个川汉铁路督办的位子,他未必很在意,可是如果能把谁都说修不成的川汉铁路修成,这个功劳,就足以让旗人的名声压过汉人,这也是他出来的最大原因。”

“陶公也是,想问题想的不够周全了,先不说川汉铁路的路线艰难,如何修的成。单说他现在没款没人,到了任上,不也是白费劲?”

袁慰亭道:“谁说不是?赵尔丰在成都行事很没有章法,抓了保路同志会的人,又命令小队子开枪,打死了好几个四川的士绅。川中士绅,有很多手上都有武力,他们一方面进京告状,一方面多半就要以武力抗衡,赵尔丰的日子没几天了。他一去,川督悬空,陶斋必要去谋一任四川总督来干。到时候既修成铁路,又敉平民变,谁还敢说旗人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