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袁慰亭的决断(第2/4页)

等来到书房里,赵冠侯极自然的松开了手,袁慰亭也没了方才那副跛态,步履从容的坐在太师椅上,脸上非但没有哀容,反倒有几分笑意。

“端陶斋死了,四川大乱,七千万川人起来造反,我看这回,盛补楼又当如何安抚。他原本收四川路权,就是有意罗织大案,用以折我羽翼。却不曾想到,如今大乱已生,他又如何压制。端陶斋是才子,可惜,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才子的时代,天下,终归还是要属于强人。朱尔典和板西八郎都说过,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属于强人的世界。弱者将被强者吞噬,公理道义,都要让位于力量强权。中国弱小,就要被强国欺凌,端方无能,兄弟两人,皆丧于乱军之手。仁义道德,这时候都没有用处,只有兵权实力,才能保全身家。他生平酷爱金石,不蓄私产,这一死,家里的人生计怕是要出问题,冠侯,你替我送两万银子给他家度日,再把那些珍藏想办法弄到山东去。办这事,你最擅长。”

“姐夫放心,小弟一定办妥。”

袁慰亭笑道:“他是我的姻亲,我却对他的死,毫无悲痛之情,你会不会觉得我不近人情?”

“自然不会,姐夫已经劝过陶公不要趟这混水,是他自己不肯听从,这怪不到姐夫头上。从他带兵入川之时,就已经注定有此结果。大家心里都有数的事,又怎么还有眼泪流下来。”

“就是这个话了。”袁慰亭点点头“赵尔丰拒陶斋于资州,当地绅士劝陶斋就地起义,宣布独立。他或是顺天应人,就地起兵,或是间道离蜀,返回京城,再不然遣散队伍,接受改编,都可保全首领。其进亦不进,退亦不退,军心涣散,粮尽饷绝,这是自己取死之道。我的眼泪,怎么也不会为这种人来流。”

他素来看不起端方这个名士,此时干脆一股脑说了出来。“端四其人,只合吟诗做对,哪配统领貔貅。就如外面的午楼,要他带兵出征,这是取败之道,还想拉上我陪葬?我可不随他,去走这么一遭。”

赵冠侯点头道:“姐夫所言甚是,殷盛此人,吃喝玩乐样样皆通,但是说到领兵打仗,一无所长。若说纸上谈兵,他却是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到了前敌,实在是没什么用处,下面的部下也不会服帖。我们是姐夫练出来的,都愿意听从您的命令,殷午楼这等人,还不配指挥我们。”

袁慰亭摇摇头“我赋闲以来,除了你以外,看我的人不多。士珍他们虽然来看过我,但是次数不多,所谈的也不涉及军务。金英这次做寿,他们也是礼到人不到,不曾亲自来贺。若说惟我马首是瞻,也是谈不到的话。我当日小站练兵,不曾存过私心,只想着为中国练出一支强师,不让洋人再轻视我国,任意欺凌。从没有想过,要让这支部队成为惟我命令是从的私人军队。若是殷盛有才,他们自可按其命令行事,我也没有出头的机会。可是现在,朝廷只信旗人,旗人里又有几个能领兵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是我袁某人要出山,也不是那些人非我的命令不听,而是除了我之外,还有谁配指挥这十万虎贲,谁又有这个资格来力挽狂澜。”

他对赵冠侯道:“我要你想办法把陶斋的私藏弄到山东,外人听来,未免有趁人之危,欺凌孤儿寡妇的嫌疑。更别说陶公与我有亲,如此行事,更让人非议。可是,端氏家用紧张,开销也大,若是放任不管,这些金石古董,早晚都要被他的子弟卖了换银子。这些东西卖给谁?还不是洋人。归安陆氏皕宋楼、十万卷楼、连守先阁,这几处所藏的古书,尽为扶桑财阀所得,存入扶桑静嘉堂文库之内。我国士人,多有指责,认为这几家的子弟不肖,不该把中国文明的瑰宝卖给洋人。可是他们却不曾想过,我国弱而彼国强,彼欲取必有办法到手。连朝廷都守不住土地,一些读书人,又怎么守的住古籍?陶斋的那些藏品,与其落到洋人手里,还不如放在我们手中,至少可以保证它们留在中国。若是我不拿,这些东西,就要被洋人拿走,只要保住这些宝贝,落一个欺凌孤儿寡妇的名声,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