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庇护(第2/4页)

……

向小强虽然发着烧,但是头脑却异乎寻常地活跃。每次发烧,只要不是烧得太高烧糊涂了,他都感到头脑非常清楚,运转的比平时还快。他睁开滚烫的双眼,望着伏在床边祈祷的十四格格,又望着站在灯旁诵经的阿訇,觉得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只要有最亲最爱的人在床边为你垂泪,为你叹息,哪怕身体再难受,心中也是满足的。

阿訇用阿拉伯诵读的经文,向小强听不懂。但他只是觉得这种声音非常悦耳,抑扬顿挫,似乎每字每句都能直抵内心,感染力丝毫不亚于他在教堂听过的弥撒圣歌。

每次阿訇这样诵读经文,向小强紧绷的神经都能渐渐放松,焦虑也好了许多。

这里虽然是北疆,虽然贫穷、落后、封闭,但是令向小强惊叹的是,这里每一座清真寺的每一位阿訇,都能用阿拉伯原文诵读《古兰经》全文,尽管他们也都是当地人,有的甚至平生从没走出过方圆几十里。她不得不感叹这一信仰的强大力量。一部《古兰经》,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安拉,多少年来能让无数人为之赴汤蹈火,为之献身,为之四处征战。现在,当他们心中神圣的古兰经受到玷污的时候,他们甚至敢于用血肉之躯去对抗苏军的机枪、大炮、飞机、坦克,并且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全世界没有第二种信仰,能让信徒如此团结,无论国籍、种族、肤色、贫富,都能够坚决地站在一起。全世界也没有第二种信仰,能让信徒信仰的那么深、那么虔诚,为了捍卫信仰、推广信仰,不惜豁出一切。基督教不行,布尔什维克不行,纳粹、法西斯都不行。

这是一种伟大的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可怕的信仰。它能够勇敢的反抗强大几十倍的压迫,同时,向小强知道,一旦它极端起来,也足以血染全世界。

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便不能掌握在手里,也应该好好运用一下。

向小强当时把最后防守的据点选在大清真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这很有象征意义:苏军在拼命进攻清真寺,明军在拼命保卫清真寺。而当地穆斯林都看在眼里了。

就算当时看不出什么来,分不清谁好谁坏,但是现在当地人都该明白了。明军在这里的时候是怎样做的?苏军在这里又是怎样做的?再一联想那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清真寺保卫战”,当地的人心完全倒向明军这一边了。而且向小强知道,在统一战争的时候,尽管民心完全在明军这一边,但基本上都还是明军和清军在作战,北清的百姓都是顺民,只会做看客。而现在不同了。这里的百姓、尤其是穆斯林,他们可不是顺民。一旦赢得了这里的民心,那就意味着有人真和你并肩作战。

……

向小强和十四格格每天听着阿訇讲上面的情况,听着苏军士兵是如何大量被暗杀、被炸死、被毒死的……现在,苏军已经颁布了命令,每一个苏军士兵被杀,就要枪毙十个当地老百姓。但即便如此,苏军士兵的生命安全还是得不到保证。向小强知道,在这种特殊的战场上,要不了多久,这支纪律严明、充满着正义感和荣誉感的苏联红军,就会变成一支无恶不作的军队。现在苏军已经开始用加倍处死人质、无差别屠杀全村的方式来对付反抗了。

话说后世的驻伊驻阿美军整天被炸,还那么小心翼翼的生怕误伤平民,这都几年了还没搞定呢。苏军现在这么搞,跟日本鬼子一样,向小强已经敢用人头打赌:这块土地永远不会属于苏联了。

“师父,真的多谢你了……”向小强躺在床上,虚弱地说道,“我们的军队只是暂时退却,还会打回来的……你告诉大家,放心,他们长不了……到时候我私人出钱,在北疆捐建一座清真寺,您挑地方,请你做主持……报答您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