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碧空响翼(第2/4页)

“没脑子的毕竟只是少数,现在的年轻人,可不象以前那么好糊弄了,给个什么‘主义’就起来。呵呵。”

“是啊!他们是伴随着科学民主自由思想起来的一代,和咱们那会儿是不一样的。”

听着这些叔叔伯伯们对自己这一代人的议论,杨兆中想起了那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现在供职于总参谋部的儿时玩伴,不由得微微一笑。

在结束了会议之后,杨兆中驱车离开了海军部情报局,他看了看表,又抬头看了看天气,驾车向郊外驶去。

过不多久,杨兆中的车,在一家名为“金飞燕”的航空俱乐部前停了下来。

杨兆中下了车,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迎了上来。

“您今天来得早啊,杨少。”对方笑着接过了他的会员证看了看,说道,“今天飞什么?”

“还是‘云雀’。”杨兆中微微一笑,说道。

“就知道您会选‘云雀’。”工作人员笑着说道,“不过,不光是您,现在来这里的不少人,都喜欢飞‘云雀’的。”

杨兆中和工作人员所说的“云雀”,是中国著名的“北洋航空”出品的高级教练机。

很快,做好了准备的杨兆中来到了机库的一架“云雀”前,他看着机身上涂有漂亮的金色飞燕图案的飞机,眼中闪过一丝亮色。

换好飞行服的杨兆中钻进了飞机的座舱,工作人员帮助他发动了飞机,他熟练地驾驶着飞机驶向跑道,在跑道上跑了一会儿之后,他拉动操纵杆,以一个无比纯熟的动作,将飞机拉了起来。

此时的杨兆中,想到家里的母亲知道他又飞到天上疯时那担心的表情,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在家里,父亲是一向支持自己参加这种运动的,但爱子心切的母亲却一直是反对的,尽管她不敢公开反抗父亲的意志。

虽然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学会了开飞机。

事实上,中国的航空运动在民间能达到差不多“普及”的规模,和自己的父亲身体力行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

杨朔铭对于中国军队的建设一直是十分上心的,虽然他现在并不主管军事部门,但却在中国海陆空三军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杨朔铭的全力帮助下,蔡锷的军事改革计划顺利完成,蔡锷采取了“寓兵于民”的办法,通过加强教育和全民性质的普及军事训练,为未来的中国军队储备了数量众多的掌握武器操作常识的合格兵源。在杨朔铭和蔡锷等人的努力奋斗下,中国群众性的国防组织如“中华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协会”等著名协会和俱乐部到今年年初已经拥有1700万名会员。500多所航空、滑翔、汽车摩托化俱乐部则使几十万人(包括约20万名初级飞行员)掌握了驾驶汽车、坦克和飞机的基本技能。许多人在这些学校和俱乐部只经过1年多的理论学习后,便被获准开着各种型号的飞机翱翔于蓝天。

为了发展工业,杨朔铭最大限度的缩减了中国军队的军费,虽然中国现在的作战飞机数量不到1000架,但是民间的各种高性能教练机却有数千架之多,P1M“云雀”系列高级教练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P1M“云雀”高级教练机是“北洋航空”研制成功的高性能教练机,配有大马力的“凯旋8”(K8)气冷发动机,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和自动空战襟翼相结合的设计,配合当时独步世界的风洞设计,造就了目前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航程最远、格斗机动能力最好的高级教练机。

现在的天空中已经有几架“云雀”在翱翔追逐,杨兆中知道他们在模拟着空战格斗,不由得笑了笑,此时的他并没有加入到这些人的行列当中,他不断的加速,驾驶着飞机,不断的爬升,飞向蓝天。

每一次,只有置身蓝天之中,他才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