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旭日西沉(第3/4页)

“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能力最强,海空军不算怎样强。尽管战后取得一些成就,中国空军要达到西方国家空军的水平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毫无疑问,中国海军还需要学习许多东西。未来的战争中,中国的主力军仍然是地面部队,特别是数量最多的坦克部队。我们预期他们要以闪电般的速度实施深远的进攻,中国的辽阔国土和掩蔽它的活动的秘密屏障,将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强大敌手。”

“不管多么强大的空军也不能阻止中国军队的进军。西方世界的军队最迫切需要的是出生入死的步兵,它们应准备以反坦克武器阻止中国军队的突击,西方也需要有强大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以对入侵的中国军队实施反击,并将其击退[注:虽然我在战争年代几乎一直在坦克部队服役,但我仍强调需要步兵。]。”

“德国军队的士兵应为这场决定命运的战斗而进行认真而系统的训练。不仅战术上,而且体力上的训练都安排计划好,以使我们的部队能在对等的条件下与中国军队交锋。我们必须考虑中国军队战斗方法的特点,并作好相应准备。重要之点在于有勇气,善于机断行事,并准备担负重大责任。同中国人打仗,严格的纪律也是很重要的。而正在加强的体力的训练,还不足以使士兵去应付十分激烈的斗争。”

“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因素。我们需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以保护西方文明不致遭到中国人的破坏。”

德国军官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头顶的天花板被震得发出簌簌的声响,大片的灰尘掉落下来,落到了他的头上,身上的军服上,笔记本上。德国军官抬起了头,看了看头顶,伸手掸了掸身上的灰,将笔记本抖了抖,将灰尘弹到地上,然后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毫不理会身边不远处一个个面带惊慌之色的日本人。

1942年12月24日,华夏国防军北方集团军司令钟离卫上将,在他的呼玛尔特山脚的地下掩蔽部里,接受《战场报》、《每日新闻报》战地记者的采访,同时接见来访的国内外著名作家以及摄影记者。

身体结实、胸部宽阔、头大脸圆的钟离卫,刚洗完他清晨的澡回来,两颊红红的,容光焕发。他的情绪特别好,他向记者们介绍:

“在发起进攻的第一天,北方集团军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第6坦克旅和第8机械化步兵旅包围了日军的侧翼。到12月21日占领了南线日军的后方地区,摧毁了日军贴近的战术预备队,占领了几个炮兵阵地。日军很顽强,每一个火力点都需要强攻夺取,有时甚至需要使用火焰喷射坦克。我们空军的机群积极地支援了地面部队,仅在12月21日一天之中,向日军阵地就投下了90多吨炸弹。”

“北方集团军在12月20日占领了日本西伯利亚警备军的阵地后,打到工事坚固的色尔安图拉高地上,但经过激战,我军又被打得退了下来。因此,使用了集团军的预备队,将第9装甲旅和第212伞兵旅投入北方战斗。今日凌晨打垮了日军的抵抗,夺取了色尔安图拉高地。在激烈的肉博战中,6000名日军被打死,战壕和掩蔽壕附近尽是尸体,击毁日军重装甲车52辆、火炮28门。集团军的两翼包抄合围计划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我军对日军形成了双重包围网,内线由步兵师组成,负责进攻;外线由骑兵和战车组成,任务主要是封锁国境沿线,以便关门打狗。”

钟离卫边穿衣服边向记者们介绍。突然,两个侦察参谋进来报告说日本人正在集中大量的部队,显然是准备发动一次强有力的反攻。记者们紧张起来,以为司令官会感到震惊。钟离卫却镇定自若。他判断,根据已经了解的情况和空中侦察,日军大部队尚未开上前线,而且前线战场上日军第6军团现有兵力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反攻,相反却会使防守阵地的兵力更加薄弱,日军的反攻只能加速中国军队围歼日军的计划提前完成。后来的战斗证明,发生的情况果然如同他判断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