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第2/4页)

“吴欣蔚显得很兴奋,又说了许多话,和她互相通报了姓名,也把自己的地址留给了她。他说:‘把你的地址也给我吧。’姑娘果断地说:‘我的地址就算了吧。’吴欣蔚说:‘那我到矿区怎么找你?’姑娘顿时就变得冷淡了,话语中带有一丝警惕:‘你找我干什么?’吴欣蔚赶紧说:‘那你来找我吧。’姑娘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半个小时后,我们一起在海晏县火车站下了车,然后就是分手。矿区离海晏县城还有十多公里,不通公共汽车,姑娘说她得去找顺路的车。吴欣蔚问道:‘哪里能找到顺车?’她说:‘有顺车的地方呗。’说着走了。吴欣蔚恋恋不舍地望着她,直到她消失在冬天呼啸的冷风里。”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杨兰妤,她留给我的印象就像《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样美好而虚无。而对吴欣蔚来说,这第一次见面不仅使他唱足了虚无的情歌,更使他萌动了真实的情爱。他跃跃欲试,煞费苦心地开始了追求。首先,他必须再次见到她。矿区虽然离海晏县城不远,但他绝对打听不到去矿区的路怎么走,进矿区的门在哪里。他断定杨兰妤必然要出来,必然还要坐火车,就硬是在火车站等着,硬是把她等来了。他说他等了整整五个月。就在他终于等来她的那一刻,他遭受了平生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她居然不认识他了。他只好提起那次坐火车,提起那次我们对《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讨论。她终于想了起来,笑了,云开日出,豁然确斯。她说:‘你等我干嘛?’吴欣蔚说:‘这里有几封信,你看了就知道。’那是些一个耍惯了笔杆子的记者写的情书,当下她就被感动了。我寻思虽然在那个神秘荒寂的矿区,在那种春寒峻峭的年代,她没有读到过更好的情书,但真正感动她的并不是情书里吴欣蔚展露的那一点文采,而是他的举动,他居然等她等了整整五个月,就算一个星期从西宁来一趟,那也得二十趟……”

“他们开始交往了。杨兰妤从来不去西宁找他,都是他从西宁来海晏县的县城和她见面。不打电话不写信,下一次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就在这一次见面中说好,如期而至,风雨无阻。就这样过去了半年,又是一个冬天了。”

“行前我给吴欣蔚打电话,他说:‘我们一起去,你可以见见杨兰妤,她还问起过你呢。’火车上,吴欣蔚对我说:‘杨兰妤这个人不诚实,她怎么连干什么工作的都不告诉我?’我说:‘她为什么要告诉你?’吴欣蔚说:‘她当然得告诉我,我们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了。’我说:‘也许她的工作不太好,不想对别人说。’吴欣蔚说:‘工作不太好告诉我呀,我帮她调,只要在西宁,只要不离开青海,有的是办法。’”

“县城到了,杨兰妤就等在火车站。她好像更漂亮、更水灵了。说真的,我也是个青春激荡的人,我也很喜欢她,只是吴欣蔚捷足先登了,该死的吴欣蔚。”

“在他和她经常约会的西海饭店,我们一起吃饭。吴欣蔚说:‘今天我们俩跟你去你们单位看看吧?’她说:‘不行。’吴欣蔚说:‘你总说不行不行,为什么?’她说:‘不为什么,就是不行。’我说:‘你就让欣蔚去看看吧,他想给你调一个更好的单位。’她说:‘没有更好的单位,我们单位是最好的。’吴欣蔚说:‘是吗?那让我们参观参观嘛。’她说:‘你怎么总想去我们单位?你是什么人?’吴欣蔚说:‘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杨兰妤不说话了,有点生气的样子。我匆匆吃了饭,然后就告辞去办我自己的事情了。事情办完,我钻进海晏县行署去省上开会的车,打道回府了。我没有告诉吴欣蔚,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回西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