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指点江山(二)(第2/3页)

阎敬铭也不是好脾气的人,这里头再来一个肃顺,只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只是额勒和布坚持己见,“肃顺在文宗朝时候就是军机大臣,才干资历都是够了,八旗的事儿,是靠着他才压下去的,都察院这些年,差事办的极好,不让他入军机,说不过去。”

他一味坚持,那么孙毓文也不好说什么,见到礼亲王也没反对,于是把“肃顺”两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了折子上,然后孙毓文又问礼亲王,“王爷,您的意思呢?要推那两位?”

“现在洋务的事儿太多,总理衙门那里重要,奕劻这些年把总理衙门打理的不错,他可以是一个人选。”礼亲王眯着眼说道,他喝了口茶,慢悠悠的继续说道,“朴存公致仕,这些年的军机里头,一直没少了湖南人,我瞧着湘人少不了,要不就让郭嵩焘也加进去,他是湘人,功劳也很合适。”

几个人心里暗暗腹诽礼亲王果然是看着笨,心里却是最聪明的主儿,郭嵩焘不仅是湘人,更是左宗棠的亲家,还是西圣昔日在欧洲最看重的大使,然后外交上面是须臾少不得的人物,中法之战的谈判就是他一手操持的,左宗棠只是最后去签字画押,慈禧太后见到了这个人,只怕是会当即点头同意,礼亲王一个人选,照顾了亲贵,另一个人选,照顾了左宗棠的面子也照顾了慈禧太后的面子,真是一等一的圆滑之人。

于是孙毓文把人选写下:“奕劻、郭嵩焘、肃顺、荣禄、许庚身、张之万。”这样依次写好之后,把折子吹干,放在了一边,礼亲王点点头,叫了苏拉进来,“万岁爷这会子下课了?”

这份名单里面,满汉各占三席,有宗亲,有翰林,也有知晓兵事的干臣,算的上都是十分妥当的名单了,于是军机处预备着要递牌子求见皇帝了,只是听说皇帝还在读书,礼亲王点点头,“皇上这些年读书是很勤快的,这一点来说,和昔日圣祖皇帝倒是差不离。”

或许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太过惊才惊艳,已经用尽了清朝的元气,所以后面的几代,都算不得什么天资之主,这些年有些人把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也并列称之为“嘉咸之乱”礼亲王身为首辅,是不能够指摘前朝的列祖列宗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说的没错,那么自然接下去乱世之后就要再中兴了,“同光中兴”这个说法,这些年也屡屡被人提起,许多上奏的折子直截了当的就说:“自中兴以来……”这样的语句。

孙玉文笑道,“西圣最是关心皇上的功课,不仅让七王爷当上书房的总监官,还请了英文的老师前来传授理科的知识,骑马射箭也要学,皇帝的诗文算是不错了。”孙玉文是翰林出身,自然是可以指点文字的,“前头看了一首御笔诗,真真不错。”

额勒和布摇摇头,“可皇上都不怎么出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素日里只是去园子,要不就呆在宫里头,要知道前头英宗皇帝经常出门游猎,或者是去丰台大营观武,要不就是去学堂上课,这样子才能够体察世事,呆在宫里头是见不到多少东西的。”额勒和布显然还是以前的思想,“乾隆爷还是马上射箭游猎样样来得呢!”

“皇帝的身子一向都不太甚好,单薄的很,当年刚入宫。”董元醇说道。“也不知道怎么的,每日里啼哭不已,还接连的发高烧,西圣整宿整宿的不睡觉,照看皇上,跌跌撞撞,小病小灾的到了今天,这些年身子是好了,可谁也怕累坏了龙体不是?所以要像英宗皇帝一样混军营子,只怕是不成!”

“这些年好了,不然也不会开始骑马。”礼亲王点点头,“想必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文治武功,从来都是很难两全嘛。”同治皇帝就如何都算不得是文治之主,“圣天子垂拱而治,原本不用亲临战场,只要是强身健体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