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蒙古军中的汉族名将们(第3/4页)

公元1269年,蒙古攻打襄阳的战争重新打响了,其中一支军队,就是曾经叛乱的山东李檀的旧部,张弘范因为当年镇压李檀有功,也只有他能镇住这支部队,因此就调任他为指挥使。谁知金麟岂是池中物,张弘范接着咸鱼翻身,先在负责打援的时候,在襄阳外围消灭了范文虎部,然后采取分割战术,占领了襄阳和焚城之间的要塞,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而后,就是张弘范势如破竹的作战过程了,先平定襄阳,然后攻克临安,在临安外围作为先锋,冲垮了宋军防线,之后一路南下,相继抓文天祥,灭张世杰,说南宋的江山是他打垮的,毫不为过。

然而战功卓著的张弘范,在胜利班师后就倒下了。公元1279年张弘范班师,回来没多久就病倒了,忽必烈十分关心,下令要太医每天给张弘范检查一次,之后张弘范病情反复,到了次年终于病入膏肓。临终前,他把忽必烈赐给自己的尚方宝剑送给儿子,鼓励儿子为国效劳,不久后就溘然长逝。对元王朝,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他都是百分之百地忠诚。

在蒙古的汉族将领中,比起张弘范和史天泽来,还有非常特殊的一位,刘整,他是南宋降将。

在宋蒙战争的初期,刘整曾一度是蒙古人非常头疼的人物。他是河南邓县人,早年和金国打仗的时候,曾经上演过18人攻破金军数百骑兵的好戏,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人。早期孟珙收复襄阳的战争里,他还是宋军的前锋将军,宋朝收复襄阳一战,刘整亲率敢死队强行登城,打到最后,一百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只剩下他在内的3个人,终于成功光复荆襄。到公元1260年的时候,他已经升任泸州知府兼四川安抚使,也是南宋军中一方势力。

但刘整在南宋却很不得志,原因之一,就是他是北方人。南宋军队很讲老乡政治,北方人,尤其是北方逃难至南方的兵将,在南宋军中都很受排挤,如果是一个南方人打出刘整的战功,别说做安抚使,就是做元帅也是没有问题的,而北方逃至南方的许多兵将甚至一辈子也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刘整的升迁,全靠他一刀一剑打出来的。刘整不计较,只想老老实实打仗,认认真真守边防。偏偏南宋政府不给他这个机会,这时候正是贾似道当政时期,南宋经济困难,为了筹集资金,竟然搞起了“打算法”,即当时战争时,各地将领向朝廷征用的钱,必须要一分不少地交还回来,否则就坐牢杀头没商量。贾似道这么搞,一是因为他作为皇帝的表亲成为相国,在军中并无亲信,正好借此机会排除异己,安插私人势力;二是此时南宋政府,经济上早就捉襟见肘,贾似道病急乱投医,巴望着南宋能趁机大发一笔,自己也能趁机大捞一笔。可是南宋的武将也硬气,有些就是要钱不要命,比如程士壁、于坚等名将,皆被贾似道以此为借口害死,特别是程士壁,这是刘整的老上级,他一死,刘整靠山顿倒,恐怕离死也不远了。

但刘整不想死,不想死,但贾似道让你死,怎么办,告状没用,只能投降了。刘整当机立断,与泸州对面的蒙古军取得联系,表示愿意以泸州30万军民投降蒙古。蒙古方面却一下子蒙了,多年以来,刘整一直是蒙古军最强劲的对手,打打不过,劝降劝不过,他是蒙古人进入四川前越不过的天堑,谁承想,这天堑真要归我了?蒙古人起先怀疑刘整是诈降,刘整急了,发誓赌咒半天,再三表忠心。公元1261年六月,蒙古大将刘黑马来到泸州受降,这座蒙古人搭上了一个可汗都没有打开的坚城,就以这样一种滑稽的方式,成了蒙古人的囊中之物。

直到刘整投降了,宋王朝才回过味来,不过反应却还快,立刻集结重兵攻打泸州。蒙古人这次使坏,不出兵帮助,只是在看热闹。眼看着刘整的军队和南宋军队厮杀了半天,最后刘整寡不敌众被迫北逃,这时候他已经是光杆司令了,投降的资本也因此大减。南宋也满意了,你的地方我夺回来了,你的人我消灭了,看你还能蹦跶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