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第5/14页)

与中国皇帝比起来,世界上其他君主都显得小气寒酸。要知道,欧洲最有权势的皇帝——法国的路易十四——令他的臣民羡慕的不过是他可以“毫无节制地吃青豌豆”。路易十四出行时,身边带着“瑞士百人警卫队”,就以为排场大到了极点,殊不知隋炀帝杨广每次出门,身边盛装的武士最少三万人。与中国大内的禁严相比,法兰西宫廷秩序简直是玩笑。“应当说,什么人都可以进凡尔赛宫,可以任意在各大套房之间游玩,只是不允许乞丐和僧侣进去。想观看国王用膳的过往平民百姓,只要佩带一把宝剑,臂弯里放一顶帽子就可以进宫,这些道具在王宫看守那里能够租到。”所以才闹出了一个厨师化装成贵族与法兰西公主在宫廷舞会上跳舞的笑话。

世界上其他统治者的权力都没有中国皇帝这样绝对、彻底、无所不及。与中国皇帝比起来,西方君主们的荣耀其实十分可疑。中国的皇帝头上只有一个虚幻的“天”,其他的一切都在他的脚下。而西方的君主头上顶着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教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曾在十一世纪命令道:“所有的君主都必须亲吻教皇的脚。”欧洲的君主登基之时,要向教皇行效忠之礼,然后由后者为他戴上王冠。在中国,皇帝既是“万民之君”,又是“伟大导师”;既是凡人,又是“天子”;既管理政务,又垄断意识形态——拥有“教化”百姓的天然权力。而在欧洲,国王和皇帝只能掌握有限的世俗权力,却无权染指臣民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和教育是教士们的领地。

第二座大山是法律。在中国,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而欧洲人明确宣布:“国王在万人之上而在上帝和法律之下。”“国家本身并不能创造或制定法律,当然也不能够废除法律或违反法律。”因为法律的保护,一个穷人可以得意扬扬地宣布,他不欢迎国王进入他的房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第三座大山是贵族的约束。在中国,“君”与“臣”一个是天,一个是地,而英语里的“king”,除了“国王”之意外,还表示“大的”、“主要的”。事实上,英国的贵族一直认为国王是自己队伍中的一员、“贵族中的第一人”。国王本身不过是最大的贵族而已,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与其他贵族主要是朋友关系。他的那些哥们儿一不高兴,就可以联合起来,把他推下王位,所以他不得不处处讨好他们,尽量考虑他们的利益。

欧洲国王权力的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如中国皇帝,因此他们自然也远不如中国皇帝那样威风。1199年,理查德一世听说他的一个贵族的城堡里挖出一批古代金器,财政紧张的国王要求获得这份宝藏。然而,在英国,国王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拒绝。国王恼羞成怒,和这个贵族兵戎相见,不料命丧敌手。

英国贵族就是这样经常拒绝国王命令的。“无地王”约翰对欧洲大陆垂涎三尺,打算出征法国,然而英格兰骑士对大陆战争不感兴趣,拒绝从命,约翰也无计可施。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

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2岁。

有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因此,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低。可是,事实上,古代人均寿命之低主要是由于极高的初生儿死亡率造成的。如果去除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众所周知,生下来就死掉的人不可能成为皇帝。因此,57减去39.2,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短近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