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家贼(上)(第2/4页)

所谓史书,就是在帝王的容忍底线上被许可纪录的文字。民间那些敢反应出“某朝某代”民风政事的,只能是改口换面,成了小说家言。

曹家的危机化解,《红楼梦》的土壤没有了。

历史上的那个曹雪芹,真身不管是天佑也好,还有小五以后的儿子也好,也不会再书写这段末世辉煌。

想到这里,曹颙摸了摸额头,就算自己记得《红楼梦》的大致剧情,也没有本事默写出来吧?

不知不觉,已经进了胡同,将到曹府门口。

这时,就听小满道:“大爷,东府侧门刚进去的,像是三爷!”

曹颙闻言,往前望去。

东府红灯笼下,侧门刚刚掩上。

回到府里,曹颙去兰院见过父母后,便回了梧桐苑。

初瑜坐在灯下,手里拿着针线,见曹颙进来,撂下起身侍候他梳洗。

“怎么又晚上做针线,仔细眼睛。实在闲不住,也要多点几盏灯,咱们家又不差那点儿灯油钱。”曹颙更衣毕,洗了脸,坐在炕边看初瑜的针线。

他原本还以为是天慧或者天佑、恒生他们几个的肚兜,前襟什么的,没想到却是一双红缎地的女鞋。

鞋底还没有上,现下鞋帮上的花绣了大半。是如意牡丹的图案,一圈大大小小的牡丹,加上如意云纹,看着甚是雍容大气。

不说别的,就说这牡丹花瓣,就用了由深至浅十来个颜色。

针脚密得看不出,可见是用了心的。

“怎么想起做绣花鞋,平实也不见你穿这个?”曹颙想起当年第一次见的初瑜绣的那个荷包,再看看眼前这精巧的绣活,笑着问妻子,心里却有几分心疼。

这些年来,曹颙的贴身衣物,初瑜从不假手于人。都是一针一线,自己制的。后来有了孩子们,初瑜更是针线不撒手。

这十个指头,被扎了多少次,才熬成现下这个水平来。

初瑜到了碗茶,亲自送到曹颙手上,而后才笑着回道:“不是我的,是给太太缝的。我问过府上经年的嬷嬷,这‘暗九’年,除了做法事,最后也要穿红衣,系红腰带。太太那边红腰带是有的,衣服鞋袜这块,我想赶在太太寿辰前,缝制一套出来。”

虽说不迷信这个,但是想到“暗九”寓意不吉利,曹颙心里也有些不得劲。

他喝了口茶,抬头问初瑜道:“母亲今儿如何,可有什么不舒坦的地方?刚在我过去瞧时,太太在里屋躺着。就算是好人,这样躺下去也不成啊,赶明儿白天得空,你也拉着母亲出来溜达溜达。”

初瑜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内务府那边派了两个老嬷嬷过来,明儿开始太太养胎保胎,许是得听她们安排。她们早年在宫里侍候过贵人的,听说在胞胎上有几分章程。”

“内务府?”曹颙不由诧异出声,皱眉道:“这内务府怎么会派人来咱们家?咱们这边又不是王府贝勒府……”说到这里,他却是说不下去了。

按照之前的猜测,李氏的真实身份,不是康熙流落在外的公主,就是康熙的亲侄女。

皇女也好,皇侄女也好,看在故人面上,照拂一二,倒也说得过去。

“听说是王嫔娘娘派来的,还有娘娘赐下的各种珍贵药材、太太还为难,虽是不耐烦见人,但是既是宫里有赏,就要过去谢恩。”初瑜一边收拢了炕上的针线,一边说道。

王嫔因连育三个皇子的缘故,在后宫有些地位。

这些年随扈宫妃中,差不多都有王嫔的一席之地。

后宫中,除了贵妃与德、宜、荣、惠四妃外,还数王嫔最为体面。

虽说王氏是“嫔”待遇,为一宫主位,但是毕竟没有经过金册御封,名不正言不顺,怎么会插手宫务?

要说十六阿哥现下打理内务府,王嫔想要使唤人,也不是难事。不过,毕竟在后宫待了二十多年,她当不会这般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