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奇闻(下)(第2/4页)

话音未落,人已经出去了。

曹颙看着他的背影,脸上露出几分笑意。难得三十多岁了,还能喜怒随心,这般坦然活着,看着倒是让人心生羡慕。

只是杨氏,不就是杨瑞雪么?

想到这次,曹颙微微皱眉。他实不愿同那个女子有什么接触,担心节外生枝,惹出麻烦,牵出李家的事来。

想来她的日子过得倒是不错,添了一女,伊都立话里话外也赞过几次。

曹颙正想着,就见营造司员外郎董长海捧了文书,躬身进来。

是行宫的修缮预算,比曹颙要求的早一日报上来了。

曹颙看着手中的预算,看了董长海一眼,道:“董大人,这次预算董大人都看过了,觉得如何?”

一路同行而来,曹颙同眼前这位略显木讷的员外郎也熟识些。他是董殿邦的侄子,董素芯的堂叔。曹颙实不愿意这个老实人,给人顶缸背黑锅,多有照拂,也算是卖董家一个面子。

董长海犹豫了一下,道:“回大人的话,别的属下不晓得,金箔是由在库房那边出的,像是同在预算上有所出入。”

对于曹颙来说,这些预算,不过是数目字。

强龙不压地头蛇,他初来乍到,也没兴趣冒天下之不大违,“反腐倡廉”。

张伯行清廉不清廉,在康熙口中,却落得个“过伪求名”。其后任赫寿在给皇帝的折子上,实话实说收了不少银子,用在何处,康熙的点评是“真满洲也”。

说起来可笑,但是实情就是如此。

有前车之鉴在,曹颙虽没兴趣贪污,但是也没想法挡别人的财路。

但若是那些人赤裸裸的,贪婪过盛,那他也得敲打敲打,总要面上好看。要不然的话,被御史们盯上,自己背黑锅,岂不是冤枉?

他合上预算,对董长海道:“既是董大人有觉得疑惑之处,拿着这预算去问问。就说内库银钱紧,修缮还当要节俭才是。这预算让他们好好斟酌斟酌,若是能节省一二,皇上过问起来,也能晓得大家有为君分忧之心。”

董长海躬身应了,双手接过预算文书,道:“总管大人到热河已是三日,地方文武与行宫属官欲设宴为大人接风,大人之前抱恙,现下如何?方才下官来时,已有数位大人问起,说大人若是身子好些,今晚想要宴请大人。”

曹颙闻言,道:“劳烦董大人帮本官转告,就说众位好意曹某人心领了。毕竟是奉命而来,先可着差事。左右在热河的日子还长,不急这一两日。等忙过这几日,工程都动起来,曹某人再请大家伙吃酒。”

这番话说得却是无可挑剔,董长海也不过是传话之人,自是没说的,应了一声,躬身退了下去。

曹颙坐在椅子上,用手指敲了敲桌子。

方才的预算上面写的金额是九十七万余两银子,若是那些人知趣,减去两成,剩下不足八十万,也不算是惹眼。

就算不足八十万,其中的油水也不是一星半点。

热河行宫如此,汤泉行宫那边的工程也不会例外。内务府衙门是出了名的肥缺衙门,油水大着。京里那些内务府世家,几代人下来,却是比王公府邸过得还要舒心自在。

想到自己费心筹集的银子,有一部分就入了那些人的口袋,曹颙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但是他晓得,想要为官,别的都能沾,这省钱的差事却是不能沾的。

容易招惹小人,后患无穷。

所以他只是意思意思,并没有心情细究到底有多少银钱,落了那些蛀虫的口袋。不过是做得两面光罢了。

说来也可笑,这满清立国不足百年,官场糜烂至此。不能说无人不贪吧,却也难找几个真正清廉之人。

就算有几个品性好些的,上下官员怎么会留着这样的人在,总要使手段拉拢,实拉拢不了的,就排挤诬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