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新尚书(第2/3页)

更不要说,皇上并不是常情之人,这些年来先是宠着哪个,随后翻脸处置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想着先前因皇上器重风光无限的十七阿哥,如今避府“养病”,原因也不过是皇上的心意变化。

十六阿哥委实有些怕了。

他本不是贪心之人,如今在亲王位上,已经是暗暗侥幸。

换做其他人,许是还有个盼头,建功立业、爵位升一升之类。

可亲王上面,无爵可升,顶天了也就是食双亲王俸禄。

双亲王俸禄,又哪里有那么好吃的?

像十三阿哥那样,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十六阿哥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鬼使神差,同一刻,曹颙所想所思,竟然同十六阿哥差不多。

在听到伊都立升调兵部尚书那刻,曹颙心里本有些不舒服。

怎么说呢?尽管他早先对出任兵部尚书兴趣并非十足,可晓得这个缺多半是自己的,他为了怕露怯,这些日子,也多找机会了解西北兵事。

预备得十足,就等着调任旨意下来,没想到却换了人。

曹颙不是圣人,焉能做到心静如水?

不过,曹颙心中那点失落并没有维持多久,就想到皇上“临阵换将”的缘故。

他不是自不量力之人,也就不像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那样想着皇上的情分体恤什么的。

在他看来,皇上在他病后换人再正常不过。

皇上本就看不上兵部尚书的老弱不堪趋势,怕耽搁了西征大事,才有心调曹颙这个壮年打理兵部。

若是曹颙身体病弱,那皇上也就没有换他不可的必要。

虽说这次伤寒的动静弄的有些大了,未必全都是坏事,不说旁的,起码曹颙“病弱”的印象就印在皇上与其他王公大臣心中。

就在户部尚书任上熬着也好,现下是雍正五年,等再过个三、两年,天佑再大些,自己也可以借着“病弱”的由子退下来。

想到这些,曹颙心中阴霾一扫而尽,当天的晚饭都多用了两碗粥……

想通了的曹颙,不再去想公务,悠哉地开始自己的养病生活。

虽说得了消息,到曹府探视的亲戚朋友每天都有好几茬,可多有初瑜与天佑招待,并不需要曹颙多费心。

不过,有的客人,却是曹颙需要出面的,就如兵部侍郎傅鼐。

他专程过来安慰曹颙。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晓兵部尚书早先定的是曹颙。

没想到,眼下有了这番变故。

傅鼐怕曹颙心中郁结,拐弯抹角地开解着。

虽说话并不多,可其中的善意却是挡也挡不住。

换做其他人,自己顺利起复为兵部侍郎,旁人却因病丢了即将到手的兵部尚书,总要想着回避一二,省的惹人多心。

几年的流放,虽将傅鼐的外形催老了,可里头的热心肠却依旧如初。

曹颙仔细听着,点了点头,道:“姑父放心,我想得开。户部调兵部,本就不算高升,如今我身体需要休养,病好了也不宜太辛苦,与其去两眼一抹黑的兵部,还不若就在户部,毕竟做生不如做熟。”

曹颙神色至诚,眼神无伪,傅鼐看得一愣,摸着胡子道:“想的开就好,想的开就好……”

直到从曹府出来,傅鼐都有些恍惚。

他想起自己调任盛京侍郎时的事情,暗暗佩服曹颙,这般荣辱不惊,曹颙还真是继承了曹寅的品格……

……

同京城曹颙的荣辱不惊相比,接到圣旨的伊都立简直是欣喜若狂。

早先没出京时,羡慕这个,羡慕那个,一心觉得地方上自在。

可真到了地方上,又想京城想的不行。

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不只是他,上到老太太、兆佳氏,下到孩子们,都是不是地念叨起京城的生活。

旁人还好说,老太太到底上了年岁,伊都立也不愿老人家因为想京城再想得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