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会议(第3/12页)

[4]

同年11月,苏联误认为北约在欧洲举行的代号为“Able Archer”的军演是为即将到来的核战做准备。他们所有的海外谍报机构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监视着即将来临的核决战信号。同一时间,上亿美国人观看了制作粗糙的电影《浩劫后》,该片讲述了生活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市的居民应对核武器袭击后的故事。许多人认为正是这部电影改变了里根总统对苏联的措辞。

尽管在1983年3月,他还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但是在1984年发表的著名演说“伊凡和安娅”中,他谈到了美苏人民对于和平共处的渴望。1984年1月,他向颇感诧异的国民说:“请随我一起设想一下,如果伊凡、安娅发现他们和吉姆、萨利在同一候车室,或是站在同一屋檐下避雨,而且彼此之间没有语言障碍,那么,他们还会争论彼此的政府有什么不同吗?还是他们会发现大家都在谈论孩子或是生活呢?”[5]

苏美关系的改变不只在措辞上,这一关系的焦点已从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家利益转向了普通百姓的权益。对此,老布什比别人更深知这一点。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已经参与制定美国的对苏政策,并且坚持要尽量负责任的立场。

1924年6月,老布什生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参议员之家。年轻时的布什在听到了珍珠港事件的新闻报道后,推迟完成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加入了美国海军。在19岁那年,他成了美军中最年轻的海军飞行员,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完成了58次飞行作战任务。就在1945年1月他即将从驻扎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退役之际,布什和年仅19岁的芭芭拉·皮尔斯结婚了,婚后共育有六子。他们的长子乔治·沃克·布什生于1946年,他就是日后的美国总统小布什,这一年,老布什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

老布什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业,考虑到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没有人想到老布什会将全家搬到得克萨斯州,开始从事石油贸易。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政之前,他已是一位专门从事近海石油开采的石油公司总裁,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

布什的国际事业始于美苏关系将要缓和的黎明。1971年,尼克松总统任命这位来自休斯敦的45岁前共和党议员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随着他的上级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老布什发现在由尼克松发起的中美恢复邦交这件事上,他竟扮演着首席设计师的角色。随后,他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一职,共履职14个月,促使中美建立联系,这么做主要是针对苏联的。1976年,布什回到了华盛顿担任了中情局局长,主持美国在安哥拉进行的秘密行动,旨在推翻由古巴支持的安哥拉首位总统阿戈什蒂纽·内图组建的政府。1977年至1979年间,布什作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任,亲眼目睹了在卡特执政的最后几年中苏美关系的恶化。

1981年,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成为美国的第43位副总统。这时作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突然使华盛顿方面的反苏言论变本加厉。他还致力于提升美国军力,鼓舞因越战失败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而受挫的民众士气。但是,里根也在寻找可以与之对话,以削减双边核武器的苏联领导人。因为苏联领导人接二连三地在他面前去世,所以,寻找的过程并不顺利。

就在里根首先提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想法后不久,勃列日涅夫于1982年11月逝世。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苏联克格勃首脑尤里·安德罗波夫在1984年2月又紧随他的脚步,辞世而去。而安德罗波夫的接班人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又于1985年3月逝世了。老布什作为美国的代表出席苏联领导人的葬礼,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他成了莫斯科的常客。在国内,他因这句名言而广为人知:“你死了,我就飞来。”正是在1985年3月的契尔年科葬礼上,老布什第一次遇见并且问候了一位新的苏联领导人——当时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