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三国一体(第3/11页)

[7]

陪同这位新上任的乌克兰总统出访明斯克的随行人员包括总理福金,这位59岁的采矿工程师来自乌克兰东部。与叶利钦的前总理西拉耶夫一样,福金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尽管他支持乌克兰经济自主,甚至也支持乌克兰独立,但是他担心包括所有共和国在内的苏联单一经济体,一旦解体之后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乌克兰国家民主力量在乌克兰议会反对派阵营中有两位代表,他们均来自共和国的知识界。一位是林业和生态专家米哈伊洛·霍洛彼茨,另一位是建筑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克雷扎尼夫斯基,他们在1990年春季的首次自由选举中步入政坛。在议会,他们加入了国家民主人民委员会,反对克拉夫丘克和8月政变前他在乌共的势力。

乌克兰代表团在明斯克受到白俄罗斯议会议长舒什克维奇的欢迎。“我们在机场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霍洛彼茨回忆道,“白俄罗斯最高委员会首长舒什克维奇是一位物理学教授,待人极其友善,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和睿智的政府首脑。”霍洛彼茨显然发现彼此志趣相投。舒什克维奇能在共和国登上最高位置是改革的结果,也是政变失败的结果。舒什克维奇于1934年在明斯克出生,他长期致力于科研和教学,并在36岁时获得了无线电电子学的博士学位,这是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以当时的标准来说确实是一大成就。1986年,他成为母校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副校长。

苏联改革极大地推进了舒什克维奇的职业生涯。1989年,他入选苏联议会,并且加入了民主派的“地区间代表团”,该代表团成员有苏联著名异见派人士、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曾是历史学家和共产党员的共产党政权激进批评者尤里·阿法纳谢夫,以及后来在民主竞选中当选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市长波波夫和索布恰克。第二年,他又入选了白俄罗斯议会,并成为第一副议长。1991年8月,舒什克维奇抵制政变,签署了反对政变者的倡议书。9月,随着强硬派在政变后失去对议会的控制,舒什克维奇当选议会议长,同时成为白俄罗斯的实际领导人。[8]

白俄罗斯是为苏联军工体系提供主要电子产品的生产国,它也因此闻名全国。它被视为小康之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其乳业的成功,当苏联其他地区乳制品短缺的时候,白俄罗斯人民却能够得到牛奶、黄油和奶酪。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这所核电站就位于与白俄罗斯交界乌克兰南部,这给白俄罗斯的田园农场带来了灭顶之灾。灾难发生的头几天里,风将核电站近70%的放射性微粒吹到白俄罗斯,毒害了该国五分之一的可耕地。虽然如今白俄罗斯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然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在能源方面非常依赖俄罗斯和其他共和国。1991年12月叶利钦访问明斯克时,确保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成为白俄罗斯领导人的首要任务。[9]

当12月7日下午乌克兰飞机降落在明斯克时,舒什克维奇告诉克拉夫丘克,对于即将到来的会议,白俄罗斯在政治议程方面有如下安排:发布一份声明,宣告戈尔巴乔夫失去统治能力、新联盟协议谈判陷入僵局、经济政治局势变得更加严峻。当天早些时候,舒什克维奇在叶利钦抵达明斯克时,与俄罗斯总统交换了这个想法。但是克拉夫丘克似乎无动于衷,告诉舒什克维奇他到白俄罗斯不是为了这个宣言。舒什克维奇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没有安排其他议程。他告诉克拉夫丘克,当天晚些时候在域斯格里的猎场别墅举行会议,叶利钦也会参加。[10]

“为什么在域斯格里?”克拉夫丘克吃惊地问道。舒什克维奇回答说那里可以逃离日常政府事务的压力和记者的注意,这是好事。域斯格里是赫鲁晓夫时期为苏联高级领导人修建的一座国有猎场别墅,距离波兰边境只有8千米,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的比亚沃维耶扎(也译作别洛韦日)森林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该地区属于俄罗斯帝国,一战和二战之间属于波兰。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使这片森林成为了苏联领土。二战期间,比亚沃维耶扎森林沦为游击战场,并成为当地犹太人逃离大屠杀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