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难(三)(第2/2页)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京畿的官员,天生就比地方官员懂得如何打点疏通关节。在王光的全力帮助下,只花了半个多时辰功夫,郑子明就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行贿”方案。几个皇亲国戚的胃口大小,对朝廷决策的影响力,以及小皇帝刘承佑最近跟权臣门之间的关系变化,都顺手摸了个门清。

得到了如此大的帮助,郑子明当然也不能亏待了王光。在临别之前,又追赠了两份土产。这回,就不是用小箱子来装了,而是整整装满了两架马车。把个王光感动得热泪盈眶,又主动替沧州军提了许多讨好朝廷的建议,才带着两袖金风,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你真的指望,凭着几个皇亲国戚替你说话,就能让小皇帝彻底忘了你是谁?”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潘美撇了撇嘴,冷笑着追问。

虽然对刘汉朝廷和小皇帝都没任何好感,但是对于沧州军主动向几个老国舅行贿的谋划,他却是打心眼儿里头厌恶。总觉得此举非但行事不够光明,效果也非常有限,顶多能解一时之急。待小皇帝刘承佑被耗尽了耐心,或者几位皇亲国戚的胃口越养越高,朝廷的兵马,早晚有一天会打上门来。

“他肯定不会忘,但是,至少在他想要铲除的名单上,我的名字会向后挪一挪!”郑子明的目光从车队的烟尘上收回,笑了笑,轻轻摇头,“能多拖一天,咱们的准备就会更充分一些。此外……”

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咧了咧嘴,笑容瞬间涌了满脸,“给皇亲国戚们送礼,也不光是为了贿赂他们。古语云,桓公好服紫,一紫值五素!那么大的鲸鱼骨头呢,总得想办法全都卖出去!”(注1)

注1:桓公好服紫,出自《韩非子》。原文为,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