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费时代的设计(第3/53页)

拉瑟尔是1951年举办的“英国节”(the Festival of Britain)活动的重要推手,他组织了英国当时各方面的设计师参加,使得整个活动形成英国设计的品牌推广平台,为英国制造业、零售业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示的机会。1956年,工业设计协会在伦敦著名的“干草市场”(Hay Market)开设了“设计中心”(the Design Centre),包括了展览场地、设计零售店等,影响很大。

『英国能做到』展览目录的封面。

英国工程师本加明·保登(Benjiamin Bowden)在『英国能做到』展览上展出他设计的未来主义自行车『太空漫步者』(Spacelander)。

1946年『英国能做到』展览上展出的家具和室内设计。

1951年『英国节』上,模特儿正在展示战后的英国时装。

英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各种设计展览,向设计比赛活动提供资助,并且奖励、资助产业、商业中的设计。它的影响颇大,整个西方国家后来都模仿英国设计协会和设计中心的形式,成为战后各国政府推动工业设计的一个典范。

1959年保罗·莱利爵士(Sir Paul Reilly, 1912—1990)就任工业设计协会主席,他更加强调推动工业设计和技术、工程方面的结合,他希望工业设计协会能够走出工业产品的狭窄范畴,向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因而在1970年代将工业设计协会的名称改成“英国设计协会”。他的继任者基斯·格兰特(Keith Grant)继续保持了设计协会的高调形象和活动内容,并且设法促使设计协会和各个艺术设计学院建立横向关系,从而直接推动了英国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到1980年代,英国整体设计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

非常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对于现代设计的态度,美国政府几乎从来没有主导推动过设计,设计在美国完全是一个私人化的企业行为和单纯的市场经济行为。但美国政府做了两件事:日益严格的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地控制市场垄断行为。通过联邦政府的专利、反垄断相关法令的制定和执行,给设计发展奠定了一个公平、安全的发展平台。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即所谓“两次大战中间阶段”,是美国现代设计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私人企业注意到设计对于企业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始 在企业中设立设计部,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专业设计事务所。这方面的情况,在上一章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部分企业在设计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发展,基本停留在式样改变的小范围内。美国政府固执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概念,对设计业完全不干预、不扶持。因而,美国的设计在战后不但没有取得惊人的发展,反而在某些领域中倒退了。美国促进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经济的活力,在经济发展、市场畅旺的情况下,设计就随之发展;反过来,一旦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设计也就呈现退步的情况。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美国的国防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电信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方面的设计水平,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工业产品设计则时常会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而出现大幅度起落的现象,设计重心也时常变动。比如,由于美国制造业的萎缩,美国设计行业的重点就转向其他范畴,尤其是转向市场促销设计和与电脑有关的多媒体设计。美国的平面设计,特别是与广告相关的设计,则因为市场庞大而繁荣,一直有相当高水平的发展。美国设计这种完全受市场经济制约的发展模式,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比较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