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秘离世(第8/13页)

一天,查理去了位于东京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这是一个流亡者常喜欢去的场所。在那里,查理认识了33岁的孔祥熙。孔祥熙的老家位于盛产鸦片的山西省,查理的先祖在迁移到海南岛之前就曾在那里居住过。孔家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荣耀:他们是孔圣人的直系后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家非常富裕。

孔家的财富主要来自其开设的连号当铺。这些当铺从设在他老家山西太谷的总部拓展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向农民和中小商人提供贷款。当时中国的农村还没有西方那样的银行。丰年时节,农民要向地主缴纳沉重的地租。若赶上土地歉收,精明些的地主则会让农民们出公差,或者贷点款给他们,以此来抵消部分地租。在大一点儿的市镇,这种农民与地主直接打交道的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上述那种简单的经济手段也行不通了。于是,像孔家这样的当铺老板便涉足这一领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孔家人可谓经营有方,每当丰年都收益颇丰。遇到灾年,他们便会慷慨地向农民、地主和店主们发放小额贷款。由于很多抵押品因过期而丧失赎回权,孔家人大发其财,再加上他们善于经营,利润不停地翻番增长。最终,孔家的放贷网络延伸到了北京、广州,甚至日本。孔家现在已经有能力为任何企业提供担保或资金支持。

孔祥熙的父亲最初在北京从事家族事业,后来返回太谷协助管理总部事务。清政府摇摇欲坠之际,孔家的当铺生意也被一些现代化的地方银行取代。于是孔家便开办了自己的银行,还把各地的当铺改成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式杂货铺,并开始探索其他能挣大钱的领域。

孔家是大军阀阎锡山最为信任的顾问。阎锡山曾把山西省从清政府手中“解放”了出来,他在中国算得上那种“开明些”的军阀,也就是说,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他会与外国人合作。孔家在金融财务方面给阎锡山提供指导,确保他的商号能够获得丰厚利润,以支撑阎锡山创办的银行系统。作为回报,面对蜂拥而来的外国公司,孔家拥有优先选择合作对象的权利。

孔祥熙在太谷老家出生,他的母亲在生他妹妹的时候不幸去世。由于父亲一直忙于纷繁复杂的金融业务,他们几个孩子全都被送到了美国传教士丁家立博士在当地开办的一所学校读书。在那里,祥熙秘密加入基督教。他在那里一直读到1896年,后来又转到了位于北京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华北协和学院。后来他参与了一笔非常古怪的资金转账,这笔业务显然与义和团运动期间的一笔巨款的转账有关联。

当年义和团在华北横行一时,他们共杀害了200多位外国传教士和50名传教士子女,以及约20 000名中国基督徒。

1900年义和团横扫山西省时,孔祥熙正在老家度假。当时,无论外国传教士还是中国基督徒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孔祥熙当着父亲和叔父的面承认自己也是一名基督徒,这还是他们头一遭听说此事。他们把孔祥熙藏了起来,直到拳匪之乱结束。在他藏匿期间,山西有159名外国人遭到杀害,其中包括137名新教传教士及他们的子女——这些人都是孔祥熙的朋友。

当义和团抵达北京,包围了外国使馆之后,清政府决定支持义和团,并向各国列强宣战。有8个国家派部队前来解救本国的使团,几下子便击垮了清军和义和团的抵抗。德军指挥官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伯爵持有德国皇帝的全权委托书:

遇到敌人,不要手软。不要接受投降,不留任何活口。对落入手中的任何敌人都不要心存怜悯。应效仿1 000多年前阿提拉[1]国王率领下的那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匈奴大军,他们的美名随历史永存于世。希望德军在中国历史上也能留下这样的名声,让中国人自此之后再不敢小瞧我们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