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9页)

周莹给他提供了重新研制茶饼的机会,经过两年多围着茶坊炒锅转下来,红茶压制成了茶饼,经过各茶庄的试销,走进市场前,在和周莹研究给茶饼取一个什么名字时,周莹笑道:“这茶饼像块砖头,不用布袋装在口袋里,也散不了。它诞生在咱泾阳县,是邓老爷子研制出来的新茶种,我看为了纪念这一茶种的问世,就把它取名为泾砖茶吧。”

邓监堂一听拍手说:“泾砖茶,泾砖茶名字不错,有纪念意义,我赞成,就叫泾砖茶好了。”

于是“泾砖茶”成为泾阳县城,成为秦商有史以来研制出的第一茶叶品种,没出两年工夫它便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农牧民们最喜欢的一种茶叶品种。原因十分简单:泾砖运转方便,质量好,价格适中,多数人能买得起,喝得起,尤其是农牧民们,喝泾砖茶既可暖胃驱寒,帮助克食和消化,又可强身健体。价廉物美的东西,谁会视而不见呢!

由于交通不便,经过长途运转,本来价廉物美的泾砖茶,到了边疆和草原及少数民族地区,售价就成倍增加。邓监堂在西行过程中,和农牧民接触后,对他们的意见听在耳朵时,心想,这个问题如不能解决,泾砖茶要想拓展更大市场,怕是困难不小了。所以,他一回到泾阳,便和周莹谈起了改变原料进货产地,努力降低泾砖茶成本,在包装上进行改进,变单一包装为多元包装的事。周莹像支持他研制泾砖茶时一样,二话没说,同意了他的意见,因此,当他踏上汉中土地时,对随他到汉中的相与们说:“汉中和安康是咱陕西人的茶叶库,以前咱们舍近求远,把眼睛全盯在江南茶乡,是上了老先人们的当,现在咱们要学会用自己家乡的原茶,炮制出价廉物美的泾砖茶来,努力去满足西北地区百姓的生活需要,这才是咱们应该做的好事。”

其实,陕西茶业生产兴于唐,到唐朝中期茶叶已遍及陕西南部地区,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江南交通水陆相通。茶叶产地地处秦巴大山丛中的汉中、安康地区因交通不便,茶商纷纷舍近求远,陕西茶叶生产受到影响,产量锐减,质量下降,退出了中国茶乡名典,成为地域性的产茶地。邓监堂在周莹赞同支持下继承了茶商木士元开创泾砖茶的衣钵,决心通过革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所以抵汉中后,遍访茶乡,和茶农们联络感情,建立友谊,先后用时三月有余,走遍了汉中、安康所有产茶的县乡村庄,通过先定产预付定金的收购办法,和茶农们签订了供货合约一百六十单、总值达到十二万两银子的陕南原产秋茶。邓监堂满载而归,回到泾阳时,对周莹说:“一百六十单合约,可满足我们两年泾砖茶生产所需原茶,运转费可减少三分之一,原茶价格比江南原茶便宜了三成,单此两项足可让泾砖茶销量保持三年。我相信,我们的泾砖茶销量,将会占到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红茶市场的六成份额。泾阳县的泾砖茶,也将因此再度名扬全国,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一朵散发芬芳清香的茗品。”后来的事实证明,邓监堂的预言并非无的放矢,妄言虚说。泾阳产泾砖茶在周莹生前,连续十多年,一直是西北地区最畅销的茶叶品种之一、边茶贸易的拳头品牌。邓监堂和周莹先后故去后,由咸阳茶商木士元开创,邓监堂、周莹光大的泾砖茶,生产失去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无声无息地退出了中国茶叶市场。三秦茶商也失去了一个拳头产品。

邓监堂的陕南行,复苏了陕南茶叶生产的生机,周莹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时机,把因经济萧条失去的茶叶市场,再度收复回来,重现了吴尉文当初领导陕西茶叶市场的盛况,邓监堂也因此坐上了秦商专营茶叶的头把交椅,他研制的“天泰牌泾砖茶”也成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声名远播的名茶之一,而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