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宴庆,归心(第2/3页)

军队上层举办的庆功宴,也是广府流行的简单自助式,只需找个有遮盖的大场地。

十几张粗丕条木的长桌盖上素色绸布,放上当地收罗的盏碗杯盘,插上时令花卉的陶罐,四面幕布围一圈,就算是宴席的主场了。

只有郎将以上高级军官和将领,才有资格参加,我作为其中当事人兼一部之主,也应邀带着几个佐副,列席其中。

虽然是战地因陋就简,但是还是尽可能的坐倒精致和丰盛。南朝虽然不乏吃苦耐劳的士兵,但是对于大多数军官和将领来说,却是不会轻易慢待自己的,这也是阶级所具有的特权和专利……

提供器物和人员的,就是唯一和官军合作的诺藩当主。

他的名字让我想起某个号称可以当作凶器来使用的电子产品,据说是因为当初归化大唐后,得到梁公的赐名,而世代以此为名。

所谓的诺基亚十五世,人称诺十五,亦称诺山,生的一副脑满肠肥的富贵相,只在开场时露了个面,说几句讨喜凑趣的场面话,就退下了。

他也是官军平定安远之后,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充满了某种期许和热忱,使出浑身解数来协办这场庆功宴,墙上挂的帷帐,地上铺的毯子,全是他家拿出来的,更别说他亲自带人监督伙房,全力上阵泡制。

软羊荷包,玉版鲊肥、金丝肚、三脆羹,炖虾蕈等,鲍炖小排,糖酥果子,林林总总的排满了每个长案,任人随意自用。

在场的军将们林林总总的大概有两三百人,按照服色和形制,大致可以划做三部分:

最大一群的是,以武清军统治高宠为代表的,来自安南道东部的军州、防镇兵,约占四成;

其次是,陆续来自天南之地的前讨逆军和广府派遣的后续部队,构成的所谓二路援军,他们按照上下级从属关系,凑成数个群体,声音洪亮而旁若无人,也是相当抢眼的存在。

然后剩下两成,则是我们这些团练之类地方部队,基本是没有明确立场和倾向,随波逐流的酱油众。

反正绝大多数都不认识,或许认识的混在人群里,也几乎没有多少照面的机会,我只要带着手下几个,全力对付宴席长桌上的丰盛食物就好了。

自从到了安远州以后,饮食的日常水准掉了好几个档次,像我这种吃货,罐头啃得嘴巴都快淡出鸟来了,成这个机会多补一点回来。

当然辛稼轩是个例外,他穿行在人群的间隙中,努力倾听着每一个小团体的发言和话题,很有点不合时宜的认真态度。

当然了,大吃大喝尽情放松还在其次,作为庆功宴的重头戏,自当是论功行赏,宴过半饱,酒红微醺。

随着随军学士,中官和御史的三驾马车的莅临,人群自发的聚拢了起来,以一副翘首以盼的样子,等候着宣传点名。

某某索敌有功,某某阻敌英勇,某某斩获若干,某某奋勇当先……

设置在内厅的一口气,点到了二十几个名字,被叫进去的人也有七八波了,但是直道传唱官收起帛布,重新宣布继续开宴,众人尽情欢饮,就是没有任何点到,于我们这只团练有关的半点消息。

虽然早有一点心理准备,我还是禁不住某种落差和遗憾,不由自主苦笑了起来,我们果然还是被人给刻意遗忘了啊,这就是所谓的友军啊,我身边几张或有期待的面孔,更是垮下来去或是变得黯淡起来。

虽然,此后重开的宴会气氛更加喧嚣热闹,但是我身边的几个人,一直没能从有些情绪消沉和低落中摆脱出来,特别是在辛稼轩身上,有种一贯坚持和执着的东西,破灭掉的错觉。

我只能反过来劝慰他们,凡事还得靠自己,不能过多指望别人之类的道理,并保证,哪怕官军不能给予任何荣誉和奖赏,我个人破家散财也会竭尽全力,给与他们应有的奖励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