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事辞(第3/3页)

作为诚意和条件,几乎在入驻的第二天,就给我调拨过来一千多名,从官军各部收罗聚拢起来的铳手,多少都是随军几年经验的老手,稍加训练和调整,几乎就可以派上用场的。

此外还有便宜从事的手令,从理论上说,兵备库藏历,涉及火器的一应物料,随我自取自用,只要留下明细出入备案即可,如有需要指派调用随军匠人,也有相应的优先权。

然后我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陆续收集到的两千多只各种式样的火铳,进行就地改造,主要改造的重点部分就是击发装置,以提高适用性和设计效率,这一点我们已经轻车熟路了,燧石、簧片都是从广府直接带来的。

然后是管径和护木的调整。这些军制产品虽然样式不一样,新旧有别,但是胜在管径比较统一。只要通过军中的五金工和木工的稍微翻新调整,就能继续使用下去。

这也让事先配比定装弹药的工作,也变得简单省事许多,只要按照特定几个模子添量的简单工作,就算是没受过训练的辅助人员,也能完成。

至于那些淘汰下来数百只口径不同意的铳只,我也没有浪费,留着作为新兵训练之用。还有一些锈蚀损坏不可用的,则将其锯断截短,留下比较完好部分,另行改制成手铳之类的短发火器。

接着是刺刀战术的对抗实验,主要是通过团体的对战,摸索出简单实用的刺刀格斗技巧,这一点,杨再兴那群前义从,却是给我了一个小小惊喜,其中有几位是荆州人,曾经拜在当地著名武师周嵩的门下。

这位周嵩号称铁臂神枪,在当地军中很有些名声,他开馆收徒的主要是,步战中的枪矛斗术和技巧,其中也包括虽然长矛和步槊,比起上刺刀的长铳来说,颇有些差异和不顺手。

但是其中戳刺挡格的简单原理,却是共通的,我的要求也不高,不需太多的花巧和技艺,只要简单明了,易学上手的几个到十几个杀敌动作,能够相互配合组成连贯的拼刺组合,达到见面几合分生死的效果就好。

在此期间,我最大的成果,反倒是用帐篷布设计了一款,为铳兵专门定制的行军背包。内里有弹性的布隔和衬里,可以方便的套装承载从口粮药物到毯服等,各种压缩困扎后随身物品,还有缝上装载各种工具和小零碎的外置口袋和挂带、套件。甚至可以通过布套把火铳横背在行囊上,以解放出手脚活动的位置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