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挖角和折转(第2/4页)

而作为总训官的韩良臣,也难得表示出某种异议来,教导队的任务过于繁重,又是带队出外清剿,又是对内整训,实在有些疲于奔命不敷所用了。

主要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已经有些跟不上了,而部队的战斗力水准,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这些有经验的基层骨干和中坚力量。

人的勇气和信心,是会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有这些基本点种子在,只要打过几场战斗的熟悉磨合,就可以可以很快形成整体的基本战斗力来。

我的对策,就是把亲直团里的大半人手,直接借调支派给他们,作为暂时的替换和补充。反正不是在战地中,我个人的安危,也用不上这么多人来负责,没有必要闲着。

然后是副材官孔吉吉抱怨,自从辅军接受了神彪军参差不齐的装备,而增强火器化比例之后,对于后勤维护修造的压力,那是水涨船高,翻了几番了。

而他手下的军械小组,还要负责多种已经列装和预定投入的,制式武器的战地实验数据和细节改良。

毕竟后勤军匠就那么点人,一下子变不出那么多合格的熟手,如果因为过渡操劳和疲惫,导致操作失误和差池,那是会要人命的。

我只能答应他专门组织人手到各辅军大队去,进行现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的示范,然后把拆解清理搽试上油打磨之类的,日常简单维护和保养这一块,移交给士兵自行负责,好解放出更多专业熟手来,负责更专业的维修和改进实验。

正当我分驻后方的部下们,正在和后续跟进的官军,相继移交出毫州、陈州方面的防务,当然撤走前,能帮空就尽量帮空的原则,帮助接防的友军“减减负”,带着满载的车马和蹒跚的人群,北上宋州的时候,我这里却又发生一件事情。

江西行司居然派人来交涉,我第一反应是,难道我杀人劫夺的事情,就这么快就泄漏了?然后才从片刻环路暗中不动声色的反应过来,他们恐怕什么证据都没有,不然就不是交涉这么简单了。

随后我才知道,却是因为前期在争夺北军辎重队的纷争中,被我扣押下来的那一团人,说实话,他们的效率也实在太慢了,等我敌人都打跑了战打完了,到现在才有所反应。

然后我接到相应的文书,才知道就连这场前沿交涉,也只是附带的借口和幌子,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人的死活,他们主要的目的,却是以比邻友军的身份要求我部提供协力,比如从许州出兵牵制汝州的后方,以间接帮助中路军,彻底打通都畿道外围的南部线。

负责来书的也不是别人,而是结束了天南后方的闲投冷置,重新调到前线来的魏晨,他现在已经是中路大军的神卫军统制,兼汝南讨击使。

他的来信除了叙旧,居然多少还有挖墙脚的意思,大抵是称赞了一番东南路这里人多势众,将星云集,但捎带了一下是竞争激烈也不容易混出头的情弊,而中路虽然补给东南路的规模。但在帅司说话管用的大人物里,很有些颜公的故旧,也对我颇为关注云云。

暗示可以通过大本营的活动,想办法将我这只人马,以借调之名归列到中路军去,言称必有大用,凡钱粮淄给万事优先云云,显然实现也做过相应的工作,对于我部的尴尬地位,有所掌握。

这个建议倒是让我很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动心起来了,曾几何时我和我的人,居然成了别路帅司看上的香饽饽了,毕竟,据我所知的情况分析,中路军受挫于汝州一线,很是打了几个大战,前沿的军力有些紧张,如果借调过去,说不定还能够真的得到更多好处和重用。

不过这也意味着放开眼前大多数,既成规模的基本盘和经营好的路子,跑到一个陌生的格局里去重新开始。我思前想后一时委决不下,还是决定暂时不予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