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怅怀(六)(第2/3页)

“吃饱喝足了这一顿。”

“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往内地走一趟了……”

打着肉味熏天的饱嗝,胡静水站在租来的车马前,高声吆喝到。

“除了看船的少许人,其他都要随我去……”

“不要怕这点儿奔波劳苦……”

“做完这一摊子。喝酒吃肉找粉头俺全包了……”

“拿了积余后,你们自少可以逍遥上好几个月了……”

相对于带着车马四散到地方的各船伙计们,胡静水则直接被官椎局的相应人等,轻车熟路的带到了青州(今潍坊市)与淄州(淄博市)交界之处,一个位于临淄城郊,牛山脚下的大型仓坊前。

“还有新货色么。”

“有的……有的……”

“不是秘色瓷,也不是所谓的宫造御件……”

呈现在他眼前的,赫然是一整个仓库,通体雪白的货物,闪耀这某种洁莹的光彩。

“这是……”

胡静水有些不确定的吐出几个字眼。

“刑白?……”

“对,正儿八经的刑白……”

负责牵线的人,很有些自豪的道。

“各种式样都有……”

“就算放在整个北地里,恐怕你别想再别处见到,这么多刑白物件了……”

“不知道,打算怎么发卖呢……”

胡静水稍作思索片刻道。

“还是老规矩,二选一……”

那人颇为干脆的道。

“是你承运一大部分,然后择选两成作为运价……”

“或者是直接承买回去,我可以给你个包销的最底价……”

“既然你是老主顾了……”

“其中一半的货款,还可用来年的指定物产输送来折抵……”

胡静水听完,也没有多说什么,当即就拍板要下了大件三千,小件一万的配额。也没有去讨价还价,或是刻意打听什么。

像他这种做灰色生意的人,想要求财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口风紧,尽量不多节外生枝,也不多去关注无关的东西。

而企图讨价还价多沾点便宜,或是试图贿买相关人等,打探内幕尽量压价的手段,在这里很容就惹上一身骚而弄得血本无归。

至少淮东方面,对此拿捏的颇为严厉和谨慎的。不过,对于这些刑白的来历,胡静水多少也有心中有数。

因为,在与河北的人口交易中,夹杂了数百号出自河北刑州产地,硕果仅存的陶匠、瓷户。再加上淮北、河南当地的流民中,那些陶工、制瓷行当的相关人员,也足以形成一个相应的官办产业。

为了他们的生计和日后待遇,可谓是绞尽脑汁的几项成果之一,就是鼓捣出这种算是山寨版的仿刑白窑的东西来。因为有真正官窑出身的老人,因此甚至连相应的铭记都做的纤毫不差。

因为,淄州这里盛产可以用来制瓷的细末高岭土。从理论上说,天然的高岭土层颗粒越是细腻,烧制出来的陶瓷制品,就越是精细美观,也更便于工艺修饰。

当然,如果拿起一件来揣摩和仔细观察的话,与世上留存的那些正品,还是有细小的差别的。

作为北方瓷器发展历史中,巅峰时期的成就,刑州的白瓷与南方越州的青瓷,并成为前朝两大名瓷产地,暇闻宫廷而佌声海外,成为盛世年代最大宗的外销品之一。

只是因为战乱的破坏与流离,再加上瓷土原料的锐减,而逐渐萎缩下来。

作为普通民间日用品的话,显然过于奢侈,肯定要赔的底朝天;但是若是作为中上层的消费品,乃至奢侈品的话,却是有数倍之利的。

如果是销往海外诸侯各藩、城邦和域外之地的话,那就价值骤增不止了,而且他们多数也分不出来这点细微的差别。

因此,这个生意只要跑得够远,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而且航路都是现成的,风险相对小得多。

而事实上,在胡静水所不知道的地方,有更多古董形制的器物,在手工流水线上成批塑形,再入窑烧造。其中的一些的原型和样本,明显来自出土的三彩瓷、陶俑、陶件等殉物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