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再决(七)(第2/3页)

根据目前送回来的消息,在短短十多天之内已经有数千人前来应征了,而且大多数自备坐骑前来的;根据当地的反馈说,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安东境内开始大部平静下来,许多早年受过训练的青壮年除了种地之外,就基本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那些被沿袭下来的诸侯和分藩,也因为淮镇的保护和监管、协调之下,没有了继续战备和军事冲突的需要,不再需要供养和维持过多的藩兵,乃至世世代代的武装训练自己的家族子弟;而把各种资源节省了下来,用做提升日常的生活品质或是改善领下的状况,乃至开始追求以淮地为时尚的风潮和享受方式。

因此,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甘于平凡寂寞,或是寻找新的出路和前程,乃至为自家人争取一个基本优待条件之类种种理由和原因,开始大量的谋求加入到淮镇所属的军事力量当中去。

这也意味着早年花费了大量资源和气力,从人力物力上对安东境内持之以恒,以兵源地和重点资源产地为目的所进行后续经营,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和增益了。

如果再加上日后初步巩固和消化了河北道之后,那也意味着以淮北为核心三大片互为抵角,又能相互补充和支援的基本盘和根本之地就此成型,以及被确立下来在北地的大部优势了。

就算是日后要进行长期消耗的南北对峙,或是旷日持久的国战需要,也有足够的纵深和后方缓冲的基础底蕴了。

因为淮镇目前所运转的耕战体系,其实更类似后世总体战的发展思路,就是在相对掌控严密的社会体系下,将大多数与战争有关的动员能力和资源生产计划,层层分配和编列到在册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个人头上。

所以战争机器一旦发动起来之后,在吞噬了足够的生命和资源,作为维系自身养分和燃料之前,就在没有那么容易停下脚步来了。

这边在有条不紊的接受的镇州、恒州各地的所有一切,南下的部队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南下的先头部队在当地驻畿军的配合下,已经顺利接管了卫州、怀州在内的诸多沿黄防要,以及河阳桥北关在内的桥渡、要津,并且成功接应上了位于柏崖城(今黄河小浪底区)的蜀军残部;

对方目前只剩下两千多疲病残弱之兵,并且旗鼓甲杖什么的损失殆尽,而只剩参差不齐的随身兵器;不过精神和士气尚可,因此在来自河阳桥方面驻畿军的有限帮助下,已经数度打退了西军的前锋和探哨;

因此,当岳鹏举的沧州军先头抵达之后,轻松接管和换防了这处位于黄河中游的要冲之地;

要知道,从地理位置和山河胜型上说,柏崖城位于王屋山买和中条山脉的狭夹处,以背山据腰之势而面临黄河北岸,居高俯瞰重山峡道折转之咽喉要地,是设立怀州之后最初的治所和驻防要冲;

而柏崖城本身则始于东魏大将侯景修筑;以拒退西魏名将字文泰而初得名;城下黄河河岸边上又有古河清渡口(今河南济源黄河南岸),为古时从河洛地区通往关内和河间地区的枢要所在。

故而,在历史上的北魏迁都、东西两魏相争、晋王尔朱荣入洛、前后赵的刘曜、石虎入洛等历史大事件当中,均要先行控制柏崖城和河清渡口一代,才可以进一步展开对于中原地区的攻略。

而隋末唐初,有滑州人黄君汉据城以献高祖李渊,才有了蓄势待发的李唐政权一举杀出河东之地,而就此加入争霸中原,横扫王世充、窦建德等两河群雄的一代伟业;

直到后来天下太平日久而重要性大减,这才移治所到更加繁华的大邑河内县;

开元年间,唐玄宗度支(主管后勤辎重的官)裴耀卿在柏崖城下修筑官仓柏崖仓,负责长安和洛阳之间漕运的粮食物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