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赚城(一)(第2/3页)

帐中其他人见状,不得已也只得纷纷躬身下拜,一时间帐中谀词如潮。幸好朱友贞也并非那等昏主,赶忙道:“罢了,罢了,自古仁君岂有以他国之殃而相贺的,此乃吴贼多行不义,才致如此,我辈还是躬身自省为上!”

帐中众人闻言赶忙对朱友贞的德行又称颂了几句,才听那两名降将继续讲述起襄州围城的情况来。原来自从吴军包围了襄州之后,由于襄州三面环水,一面背山,地势极为险要,护城河的宽度在180米以上,最宽处足有250米,在这个距离外,想要用吴军现有的火炮摧毁城墙是不可能的。所以吴军便修筑了两道平行的城墙以为夹城切断襄州与外界的联系,并将相当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夹城之中。但随着外围梁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吕润性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军队从夹城中抽出,来抵抗敌军的进攻,到了这两人决定投靠梁军的时候,夹城中的吴军新军已经被抽光了,剩下的只有各州的州兵了,这些军队无论从装备,士气,和训练程度都和吴军新军有相当的差距。而深悉夹城其中内情的两人对照着几案上的襄城地图,将各段夹城中的吴军数量,火器大概数量,士气如何,乃至换岗时间,城墙坚固程度都一一说明,让帐中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朱友贞笑道:“二位壮士立下如此大功,若无重赏何以酬之!李相公!”

“臣在!”李强站起身来,对朱友贞躬身行礼。

“以这二位壮士为许州刺史、判官!官碟告身三日后便发与!”朱友贞道。

“喏!”

这两名降将由区区队正都头一跃而至大州刺史、判官,可谓是一步登天,当即瞠目结舌,喜昏了头,若非旁人提示,连下跪谢恩都忘了。朱友贞宽厚地笑道:“对于有功之臣,朕自然不吝重赏。王公昔日亦出身低微,如今不也服朱紫,登玉堂,尔等且勉力办事,勿忧不富贵!”

两日后的清晨,襄阳城外的吴军夹城就像每年的这个季节一样,从黎明开始就开始起雾,在白雾和曙色的交融中,夹城中一片寂静,只偶尔有城墙上守兵的询问声,却不见人影。城门上边的火把和灯笼在晨风中摇动,也很朦胧。城中的绝大多数吴军士卒还在酣睡,既没有黎明的号角声,也没有操练的马蹄声和呼喊声。实际上,经过几个月的围困,襄州城内的梁军由于缺粮已经无力突围了,而外围的梁军也只是骚扰而已,并没有对夹城发起进攻,夹城内也没有较为宽阔平坦的地方可做校场,驻扎的州军在训练上也远不及新军严格,所以守军上下都乐得好生休息,不再在寒冷的早晨操练。

突然夹城西门外的守门士卒听到远处的浓雾中传来一阵马蹄声,赶忙叫醒了坐在火堆旁打盹的两个同伴,一起走出挡风的窝棚,凭着女墙下望,但是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马蹄声越来越近了。一人向旁边问道:“会不会是粱贼来突袭呀?”

“不会吧,一来粱贼前面几仗都不过是虚张声势,离着这夹城还有几十里地便退回去了,陈大将军还领着几营新军和他们对峙着,怎么会突然打到这里来了?二来、四里外黄家屯那边咱们还有一队弟兄,若是粱贼总该有些动静,总不能是飞过来的吧?”

第三个人接口道:“没事,依我看,应该是又一队征粮的弟兄来了。要不,咱们打个赌?”吴军虽然有汉水运粮,但十余万士卒民夫所耗用的物资也太过惊人,是以像驻守夹城的那部分州兵所得到的军粮就有些缺乏,所以不时派出小队人马外出打粮,顺便也可以惩罚那些倒向梁军方面的当地土豪。

第一个人连连点头:“对,对,又一队打粮的回来了,不管怎么说,先把队头叫起来再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