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盛世牡丹离世(第5/7页)

她不愿意失去他而独活,那么他呢?也不愿意失去她而独活啊!

“此刻,此刻朕只想和你一起去……”唐太宗说完,呜呜咽咽起抽泣起来。

那是男人在悲痛之极时才会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长孙皇后拼命摇头,她用尽全力,反手将唐太宗的手握在她的手里说:“陛下,陛下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臣妾只是个女人,只是陛下一个人的女人,而陛下却是大唐天子,是天下黎民百姓的陛下啊!陛下怎么能有为了一个女人而抛下全天下黎民百姓的想法呢?”

“皇后!”唐太宗叫了一声。

“陛下!”长孙皇后也叫了一声。

两个人含着泪,深情地看着对方……好久好久,长孙皇后才又说:“臣妾想和孩子们再说说话……”

皇子公主们,一个个地来到了长孙皇后的床榻边。

在对儿女们做了一番嘱咐后,长孙皇后依依不舍地将眼神从儿女们的脸上一一划过,最后又投在了唐太宗的脸上。

唐太宗紧紧握着长孙皇后的手,看着她像那燃烧殆尽的蜡烛,先是眼神黯淡下来,随即握着他的手变得越来越无力,直至松开,垂了下来……

“臣妾……走……了!”

随着拼尽全力的这一声,长孙皇后在立政殿撒手人寰。那年,她36岁。

第一百零六节 登塔看昭陵

(3)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被誉为盛世牡丹的长孙皇后,就这么不舍地离开了人世,华美的人生,就此落幕。长孙皇后的离世,不要说唐太宗,更不要说她的几个儿女,即便是后宫的妃嫔,朝廷的大臣,也都悲伤不已。

“乾坤辅佐之间,绰有余裕。”这样的皇后,怎么不让人留恋?

长孙皇后离世后,她的贴身侍女小环,第一时间捧着《女则》册子,跪在了唐太宗面前。

“陛下,这是皇后娘娘让奴婢奉给陛下的。”小环流着泪说,“皇后娘娘交代奴婢,一定要在……”

不待小环说完,唐太宗已经急着要看了,他想,她一定还有未来得及交代的事,甚至未了的心愿。

“快快呈上来!”唐太宗说。

刘公公从侍女小环手里接过小册子,奉给唐太宗,唐太宗刚刚看到“女则”两个字,眼泪便溢满了眼眶。《女则》上,仍然存留着长孙皇后那独有的气息,那气息是他最为熟悉的,也是最能让他内心安宁的气息。

“皇后……”唐太宗嘴唇微动,嚅嗫着。

在他用颤抖的手,翻开一页后,只看几句便流下了眼泪。

“皇后啊!皇后啊!……”他大声叫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皇后娘娘生前编撰的,皇后娘娘一直觉得文字不够精炼,说要等修改好了再……可没想到……没想到皇后娘娘还没修改完就……”小环也说不下去了,因为太过抑制自己的哭声,身体抖动得厉害。

这是长孙皇后生前采集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以评注的评论集,上面历数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目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

唐太宗一边慢慢翻看小册子,一边流泪。他的眼前,不断浮现长孙皇后不同时期的样子。那时候,他们豆蔻年华,青梅竹马,互生好感;那时候,他们促膝而坐,情投意合,相谈甚欢;那时候,他们夫妇同心,南征北战,互相支持;那时候,他们相拥而泣,互为勉励,共享胜利……

一件件事,一个个场景,一句句话,全都清晰地出现在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悲伤不已,身体先是激烈地抖动,随即就什么也不顾地号啕大哭起来。

“皇后啊!你走了,朕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你的劝谏了,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相貌了啊!”

她的规谏,曾无数次成为他的力量,此刻,她去了,他的力量源泉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