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会谈(第2/8页)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两江总督陶澍就常说起左宗棠。那是十年前,当时左宗棠才二十五六岁。陶澍也是湖南人。他常说:“左宗棠虽年轻,却是个杰出的兵法家,很快就会有所作为。”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是个怪人。”

林则徐重新被起用后,重用了两个人——张亮基和胡林翼。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也是湖南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时,胡林翼因犯了点小错而被降职。次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回乡后四年闭门不仕。林则徐通过陶澍得知胡林翼之才,担任云贵总督后就把胡林翼叫到了云南,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季高比我有才多了,世上总有些不平呀!”胡曾向林这样感叹。

季高即左宗棠的别号。

“陶公常跟我谈起这人,说他为人怪异,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怎么说呢,是有点怪僻吧,不过确是有才之人。此人自视甚高,不易相处,但在舆地兵法方面,目前无人能及。”胡林翼皱了皱眉。

“他会到云南来吗?给他和你一样的待遇,他会来吗?”

“我写封信吧。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胡林翼与左宗棠同龄,因为陶澍的关系,两人也成了姻亲。不过,胡林翼是进士,左宗棠只是举人。三十八岁未中进士,其实不能说晚,但左宗棠认为自己才华无双,却被善于应付科考之人抛在身后,心里自然不平。这是左宗棠的弱点。进士和非进士有很大的差别。林则徐愿意以胡林翼同等待遇起用左宗棠,得此知遇之恩,按理说左宗棠应该高兴,但他却拒绝了,理由是陶家尚有诉讼要处理,他离不开湖南。这并非借口,胡林翼知道他所说的诉讼问题。因此,林则徐未能起用左宗棠。

此次林则徐返乡,胡林翼事先和左宗棠取得了联系。送行时他告诉林则徐:“左宗棠说想在长沙亲自拜见大人。”

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驻有一省文武官员,当中有不少和林则徐有交情。加上林则徐被视为鸦片战争的英雄,所以一到长沙,就有很多人要来见他。湖南巡抚刚刚更换,原江宁布政使冯德馨八月才到任。六年前他曾在贵州当过官,因此和林则徐有许多共同话题,二人虽初次见面,却谈得很投机。

“这可受不了,一个一个接见,会影响您的身体。让他们一起来吧。”冯德馨望着求见者的名帖提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林则徐笑道。

“好的,我来安排。”冯德馨让一般问候者在指定时间集体来见,第一天是湖南省的高级官员,第二天是军界人物,至于亲戚故交外的求见者一概谢绝。

“做此安排着实是为了您的身体考虑。”

长沙虽说是大城市,文武要员、知名人士倒也不太多,这种会见方式很快就在各方人士中传开了。第二天,一众高级官员——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等行政官员,粮道和盐道等经济官员,提督、总兵等武官,约三十人前来拜见。林则徐在船上接待了他们。

“唔……怎么没有……”林则徐浏览了来访者的名单,并未看到左宗棠的名字。左宗棠虽无官职,但作为舆地兵法学家是天下闻名的,而当地名士都在名单上,唯独不见他。

“啊?大人说什么?”送名单来的官吏见林则徐怀疑的表情问道。

“没有左宗棠先生的名字。”

“通知到了,但没接到他的答复。反正……”官吏没说下去。

“无妨。”林则徐淡淡地回了一句。他早就听说左宗棠是个怪人。官吏含糊未说的话,他已经猜到了。

林则徐的船不大,只能容下三十来个人,大家挤在一起,促膝接肘而坐,倒有一种亲切之感。当时高级官员的调动相当频繁。十年前,林则徐是湖广总督,驻地虽在武昌,但他管辖湖北、湖南,多次来过长沙。当时文武高级官员现在几乎全部都更换了,只二三人他记得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