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江口(第3/7页)

“为什么?”年轻的石达开问道。石达开借口年纪轻不了解情况,并未表明态度,他正努力听取各方意见。

“岭南一带多山地,下山比上山要容易,易守难攻。但是,广州不是可以号令天下的地方,从历史上看,秦末,南越曾独立,但到汉朝就不得不称臣。汉武帝时,南越企图独立,立即被汉军消灭,南宋王朝也曾逃到那里,但在崖山灭亡了,它太偏南了。”

鸦片战争时,由于林则徐的倡议,民间曾建水勇,现在虽已解散,但武器仍流散在民间,一有机会,百姓就会拿起武器斗争。现在政府正为广东治安而苦恼,除广东人性格剽悍外,民间武器众多也是一个因素。在这种地方,搞破坏有利,要统治难。若太平军在此地建立政权,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把艇匪拉到我们这边,肯定也会混进来品质恶劣的分子。当地百姓会讨厌他们,民心将会动荡。那时,维持治安会付出很大力量。”理文谈了他的预想。

“一占领广州就把那些品质恶劣的艇匪清除出去,起码不让他们接近中枢。天国要建立一个干净正义的政府,这怎么样?”石达开问。

“清除也好,疏远也罢,反正他们不会老实的。”杨秀清代连理文回答。

从这语气,理文听出,原本主张南下的杨秀清,此刻决定北上了。

“连先生,谢谢你的意见。”洪秀全从椅子上站起来,点点头,“我们已决定北上,只是想由先生来向头目们说一说。”

“谈下一议题吧,我们要赶快决定北上的部署。”杨秀清道。

这时,谭七走进来。他虽不是头目,但可自由出入会议场所,各种情报都集中在他那儿。

“邱二嫂和苏三娘来了。”

“多少人?”杨秀清赶忙问。

“各约两千人。”

“四千人!”杨秀清深深点了点头

“应当早点来的。”苏三娘似乎对这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很满意。

“请你来果然没错,相比之下……”李新妹也很高兴。不过,她话到一半又停住了。

另一个女头目——邱二嫂,不仅提出种种条件,而且对太平军的生活很不适应。苏三娘和邱二嫂各自带来约两千名部下,分别部署在江口最左翼和最右翼。太平军早已面对大黄江布好阵势,这两支部队正好分别接在太平军两翼。太平军得了援军,没有加厚阵地,而是把阵地拉长。最左翼的苏三娘军,在石头脚东端。她部队中的三百女兵,按太平军规定,入了女营。苏三娘虽是女人,指挥的却全是男性的部队,这支部队是她的,只听她的命令。邱二嫂麾下则有五百女兵,但她不同意将她们编进女营,她担心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力量,太平军也决定承认这个特殊的例外。

连理文跟随李新妹来到苏、邱两军阵地,看了看情况。邱二嫂并不掩饰她的不满。“要打广州,简直疯了!船怎么办?罗大纲那点儿船够什么!大头羊和大鲤鱼的部队隐蔽在大黄江各个角落,一进江就会被他们咬住,你们看不见,我却看得清楚。”七大头目并未在江口被打败,他们不过从陆上转移到了江上,未损失一兵一卒。在连理文眼里,江口一带呈弧线的大黄江,悠然平静,但邱二嫂却好像把江中隐藏的会党看得一清二楚。

“大头羊善战,大鲤鱼善藏。”邱二嫂补充道。她虽瞒着年岁,但看来早已五十出头。她长着张扁平大脸,浑身肌肉发达,从她身上,理文感觉不到一点女人味。兵法说,要欺敌,先欺己,头目虽已决定北上,但对外却传达说要南下,便是新头目也不知实情,所以邱二嫂说南下是疯了,理文也不敢否定。在理文看来,三十五岁的苏三娘,倒还像个女人。她肤色微黑,一张圆脸却很是惹人喜欢。她个子虽和邱二嫂差不多,但看来并不像邱那般粗壮高大。苏三娘打心底里为能参加太平军而感到高兴,邱二嫂那里虽有女兵,但仍使人感到气氛阴沉。苏三娘这里全是男人,气氛反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