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南京城下(第2/9页)

当时,向荣已收复武昌,他的急使给两江总督送去一封密信,陆建瀛已来到九江。其实两江总督也不了解敌人详情。向荣密信中写着太平军已夺取数千船只,正分水陆两路东下,兵力极多等等。连那样宽阔的长江也为这只大船队遮成一片鸦黑,江上帆樯如林。在向荣密信中,向荣作为自己个人的意见,最后建议道:“敌人兵力过多,我方与其在上游防守,不如在可以集中一定兵力的地点对付敌人。”两江总督接到密信后,急忙想把武穴的三千兵叫回九江。要说可以集中兵力的地点,九江最适当不过。

九江是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如走长江水路,离江苏不远,要集中兵力,确是很方便之处。九江守军原只有六百福建兵和二百浙江兵,不足千人。不过,它周围有各省军队,两江总督麾下二千几百名军队也在九江附近。这些军队原本是准备派往武穴的,接到向荣密信后,停止了进军,武穴的三千军队也准备退到九江。但这命令为时已晚。太平军先锋到达老鼠峡的时间,是从武昌出发时算起的第六天夜间,清军将士正在熟睡中。这些未经训练的军队遭此突然袭击,顿时乱成一团,毫无秩序。这次昏天黑地的混乱中,大部分官兵被杀,总兵恩长跳长江自杀。

老鼠峡战斗也证明,太平军是彻底实行了“不杀百姓,只杀官军”这个口号的。

太平军说过的话必定实行,官军恐慌万状。不久,长江里就漂来了大批官兵尸体,对于下游官军来说,传闻这下有了充分的根据。据说士兵们指着从眼前漂流过去的尸体,互相议论道:“咱们可不能变成这个样子!”这话意思是说,太平军一来,应不顾一切地逃跑。

太平军从武穴进九江,未遇任何抵抗。在九江驻防的福建兵和浙江兵,一得到太平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丢下武器就逃跑了,可以说,太平军连敌人的背影都未曾看见。逃跑的不只是九江驻军,附近军队也都慌忙拔腿逃开了。九江属江西省,江西巡抚张芾已进军瑞昌,他获悉太平军水路军已接近九江,就制造一个借口,说“长毛贼陆路军已进入江西省,要保卫江西”,屁股冲着九江,撤退到省城南昌。隔着鄱阳湖,与九江相对的湖口也驻有清军,听说九江危急,不仅不去援救,反而可耻地逃跑了。他们大概认为活命要紧吧,湖口军队分为两路,分别逃到南昌和饶州。

南昌那里,还算是江西巡抚嚷嚷着“敌人陆军要来”的地方,但饶州在九江东边,离九江很远,不在长江沿岸,只不过有个陶瓷中心景德镇,并无其他要地。谁也不会认为那里会是太平军进军的目标。饶州绝对安全,他们有意逃到那里。太平军即将进攻九江时,城里早已空空如也。军队带头逃跑,居民也暂时避难去了。太平军首先让童子军进了城。太平军拿下武穴,第三天兵不血刃占领九江。跟以往一样,太平军烧毁了衙门和寺庙,获得了军饷和军需物资,在城内待了两天。

江西和安徽是茶叶产地。我想,既然由于战乱,在湖南无法收购茶叶,何不在这一带补购一些,于是就在湖口逗留下来。庐山靠近山顶一带,云雾弥漫,盛产有名的“云雾茶”。这高级茶产量少,旧茶已售完,于是我订购了新茶。但产地货主道:“不打仗还可以,如若卷进战乱,这订货合同能不能实现还是问题。”

总之,湖口军队一下子不见了,我决定渡长江去安庆。安庆是安徽省会。我心里想,尽管官军惯于逃跑,像省会这样的地方总会尽力防守吧。可是,仍和以前情况一样。

在九江和安庆间,有个要地叫小孤山,一向被认为是安庆门户。安徽巡抚蒋文庆把按察使张熙宇派到这里,令他守卫小孤山。张熙宇坐船来到江上,刚一见到太平军船只的影子,只放了一炮,然后头也不回地朝北岸逃跑了。只放一炮,大概是为了逃脱不战而逃的污名而耍的花招吧。但这品质太卑劣,反遭人鄙视。张熙宇曾逃往徽州、休宁,但哪个城都拒绝他进城。这倒不是大家对这个临阵脱逃的司令官感到愤慨,而是担心被上头认为是窝藏这等人物的同犯,以后会受处罚。世道不是已经无可救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