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继往开来(62)晴天霹雳(第2/3页)

只可惜,在大秦,对着朝政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并不是范睢,而是李儒,范睢更像是老秦王在临死之前给新王找的一个裱糊匠,能做的只能是修修补补,而无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檀锋不认为李儒没有看到秦国现在面临的危机,但他却执意的不愿意作出改变,是因为他不想在与师弟蒋家权的这场学术之争之中输掉吗?

在檀锋看来,李儒已经输掉了。

秦国如果实行改革的话,的确会触动许多既得利益者,但这些人都是依附在秦国这棵大树之上的藤蔓,只要牢牢地掌控住军队,檀锋不认为他们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破而后立,才有机会,凤凰涅磐,方才浴火重生啊。

留给秦国的时间不多,汉国高远之所以停战,也是因为这些年来连边的征战而使得国内经济告急,需要先稳定国内,但以汉国行政的高效和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施行,汉国恢复的速度远远不是秦国能比拟的,当高远稳定了国内形式,民生经济开始复苏,就是他大举进攻的时候。

高远的经济政策之中有一个让檀锋耳目一新的新名词,那就是赤字经营,换句话说,高远的汉国朝廷每一年都是欠钱的,不仅欠钱,而且数额巨大,典型的寅吃卯粮,告借债度日,换去年的,借明年的,但这些借来的钱高远都干了什么呢?修路,兴修水利等大型的工程在汉国国内就从来没有停过,这些行动不仅极大地拉动了本地的经济,也保证了这些地方经济的蓬勃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汉国的繁荣。高远的朝廷永远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借到大笔的钱,而且这些钱不是出自某一个阶层,而是整个汉国百姓在买单,他们的老百姓手中有闲钱,也愿意将这些闲钱投入到国家债卷中去,一来是对他们的王表示敬意,二来,也确实能挣到钱,对于那些并不擅长经营的农民来说,钱放在手里还不如投到国债中去赚取利息。他位不怕亏,因为他们有一个让他们敬服的王而这些年来,高远连年借钱,却也是年年还钱,信用早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秦国,这可能吗?

不可能,一般的老百姓手里根本没有钱,他们也许今天晚上还在想明天到哪里去挣饭钱,而那些有钱的呢,偏偏却是对秦国的底细了解的最清楚的一批人,恐怕他们宁可将钱悄悄地送到汉国去购买汉国的国债,也不会去买本国的。

房门吱呀一声响动,灯光闪烁,顶替了檀康成为自己亲卫统领的田继掌着灯走了进来,檀锋转头看着窗外,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在书房里关了大半天了,竟然没有意识到天已经快要黑了。

田继也是跟着自己从燕国一路到秦国的老人,但除了一身武力还值得称道,其它的地方比起檀康相去甚远,能帮自己的并不多。

“大将军,咸阳来人了,要求见大将军,我让他们先等在客厅之中。”田继将油灯放在大案之上,低声对檀锋道:“还有,夫人已经数次来摧大将军回去用饭了。”

“我知道了。”檀锋点点头,自己的夫人是一个娴淑的女人,人也长得漂亮,但自己对于她,却着实谈不上有多少感情,所谓的相敬如宾,便是两人彼此之间的客客气气,或者,自己的热情,已经在另一个女人的身上消耗殆尽了吧。

“咸阳来了人了,又是来告诉我下半年的军饷,被服一时之间凑不齐了吧?”檀锋冷笑道,今年一来,每到该发饷银的时候,户部都会派一个人押送远少于实际数量的东西,来向自己诉苦。

“不是,来得人自称姓名?”田继道。

“姓名?”檀锋随口问了一句,话一出口,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一下子跳了起来,“是不是一个四十多岁,方脸红膛的汉子。”

“是,大将军您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