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血盆里抓饭吃(第3/9页)

先谈资历。王陵基在速成学堂任职时,因当时年纪轻、资望浅,无法担任正职教官,实际只是一名副官。但纵然如此,名分在那里,凡速成系的,包括王缵绪自己,名义上还是王陵基的学生,见了面都得恭恭敬敬叫一声“王老师”,连刘湘也不例外,而且为了显示尊师重教的“仁厚”形象,他比别人叫得更多更甜。

王缵绪当着面不得不跟着做样子,背后却说:“王老方不过是个副官嘛,什么老师,他不配!刘甫澄做得那么肉麻,这就是他的虚伪。”

不服气没问题,可人家就是比你老,这是铁的事实。

再论军功。对军人而言,这是绝对的硬指标,也是王陵基最值得自傲的部分。从与杨森的下川东之战,到与贺龙的鄂西洪湖之役,再到与徐向前的马渡关之战,王陵基鲜有落败,可以说在刘湘麾下的第一代战将中,排名至少不会出前三。

在这方面,王缵绪乏善可陈,无话可说——你总不能弄几块豆腐,就把自己的豆腐说成是钻石做的吧?

显然,要是纯比硬件,多少个王缵绪也被刷下去了。王缵绪不比这个,他比软件。

没有作品,不还可以讲人品吗?

王缵绪大走“群众路线”,为了提高支持率,不惜四处撒网,重点培养。他每天有事没事,必到文庙后街的励进会办公室报到,跟留川将领们逐个“谈生意”,承诺只要自己能在军界跨上一小步,一定会拉兄弟们走一大步。

王陵基当然知道王缵绪都在干些什么,但他不屑为之,而且认为王缵绪不过是在枉费心机,白花力气:我看你也就那张比大地还深沉厚重的脸皮值点钱了,以为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就能胜过我,做梦去吧?

可事件的进展表明,做梦的还是王陵基自己。

王陵基以为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压倒王缵绪是理所当然之事,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一向都很现实。

除了封官许愿外,王缵绪还到处给王陵基抹黑,说他性情粗暴,刚愎自用,惯于排除异己。

公众人物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塑造出来的。经过王缵绪的东涂西抹,王陵基成了这样一个人: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怏然于胸中。

这是林语堂评价鲁迅的一段原话。用到鲁迅身上,是对一代文坛巨匠的恶意攻击,给了王陵基,也同样可以把他打扮成头上长角的怪物一个。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众人都去捧王缵绪了,没人理会王陵基,让“王老师”无形中陷入了“有资历,没人气”的尴尬处境。

在王缵绪还没有想到复兴社和康泽这条捷径之前,蒋介石对让谁当集团军总司令,其实都无所谓,反正都不是他的人,就看四川军界的民意如何:名额只一个,你们拥护谁,我就选谁。

悄没声息之中,王缵绪一点一点地拿走了本该属于王陵基的那份奶酪,成功地当上了集团军总司令。

王缵绪兴致勃勃地着手组建第二十九集团军,把留川部队中的大部分打包放在了一起。

竞争前的承诺还是要兑现的,关键是如何摆平。在这方面,王缵绪着实动了番心思,他把属于刘湘嫡系的许绍宗提升为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67军军长,把原属刘存厚的廖震提升为第44军军长,第二十九集团军就由这两个军组成。以下也全部按照原有职务升级任用,真个是皆大欢喜。

第二十九集团军于1938年3月开始正式组建,一个月后,王缵绪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代理省主席一职,当然不肯抛下这顶乌纱帽出川,于是便由副总司令许绍宗代理总司令。

第二十九集团军乘轮东下后,在鄂东担任守备。

1938年7月,第6师团杀入鄂东,与之交战的桂军和川军均为集团军建制,但即便如此,仍挡不住日军的凌厉攻势,以致太湖、宿松、黄梅、广济等四县都先后陷于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