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在于折腾(第9/10页)

范绍增急电顾祝同,请求调第八十八军去三战区参加抗战,以摆脱关系户们的纠缠。

顾祝同和范绍增在一张桌上吃过饭,两人私交很深,当即一口答应,并将第八十八军列为战区总预备队,驻军于战区长官部所在地上饶。

第八十八军徒步行军四千余里,费时半年多才到达上饶,途中仅因饥疲病患,就死了五百人。

艰难仍未止步。康泽介绍来的这些人得寸进尺,自行拟了一份军官名单,想把范绍增给挤走——谁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才是,那是再怎么塞都塞不住的。

幸亏还有人罩着。

名单拟定后送交顾祝同审批,顾祝同看过之后,将名单扔在一旁,冷笑着对来人说:“范绍增这个军长我是不敢乱动的,他是校长(蒋介石)点头同意、何应钦部长批准、孔祥熙院长支持的。再说,人家成立一个军也不容易,他为此把师长都丢了,这个军是他自己想办法买的枪、招的兵。所以,我劝你们,少打烂主意!”

不久之后,想阴范绍增的人中,有人私运鸦片被揭发,使得这批人相继被逐。

风波一平息,范绍增就想到了罗君彤,没师爷还是整不下去啊。

罗君彤接到电报,得知“奸佞”已除,立即兼程赶到上饶。

范绍增做师长时,罗君彤就是他的副师长。那时川军配副职的还比较少,士兵们不知道副师长有什么作用,范绍增就打了一个比方:“我是师长,好比你们的爹。”

接着用手一指罗君彤:“副师长就好比是你们的妈!”

士兵哄堂大笑。范绍增一挥手:“笑什么笑,一个师就好比一家人,老子是外当家,他就是内当家,未必你们只认老子不认妈?”

这一爸一妈,恰如慈父严母,是个极好的搭档,罗君彤虽是文人,但治军很严,跟范绍增的嘻嘻哈哈形成鲜明对比。

罗君彤到任后,发现官兵时常聚赌,便贴出禁令。众人跟着“范袍哥”野惯了,哪里放在眼里,范哈儿自己似乎也赌瘾难消,某天甚至把部下们召到家里去赌。

麻将正推得热闹,卫兵突然报告,说罗副师长带人来抓赌了。范绍增听到后,噌的一下就从后门溜掉了,其他人被破门而入的罗君彤逮个正着,赌资全部予以没收。

赌徒们认为这是在范绍增家里,罗君彤就算吃了熊心豹胆,也得给师长几分薄面吧,于是都去找范绍增,让他出面说话。

范绍增舌头吐得老长:“姓罗的是包公下凡,我惹不起啊,当时要不是我跑得快,也得倒霉哩。我看算了,大家以后遵守禁令才是。”

范绍增为一师之长,竟然也怕成这样,罗君彤“罗包公”的形象马上树了起来。

这当然是“爸妈”的联手杰作,自此以后,罗君彤再出禁令,官兵们再没有敢逾规的。

罗君彤到上饶后,立即帮助范绍增整顿部队,按照军委会规定,部队番号需要保密,所以第八十八军对外以“英挺”为代号,官兵臂章上均有“英挺”二字。

江南老百姓见了第八十八军,都误以为是新四军项英、叶挺所部,亦可见部队整肃后军纪之好。

范绍增并不甘愿一直守在二三线,他说:“我是军人,将来要拿脸去见四川人,而不要带戏脸壳回去。”

1940年11月,第八十八军如愿开赴江苏宜兴,担负太湖西岸沿线防务。

苏南一带区域广大,中国正规野战军很少,日军守备力量也不是很强。第八十八军尽管仅一师规模,但已经算是一只大蟹,跟守备日军小小地掰了两下手腕,总是赢多输少,由此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很有影响力。

第二年年初,日军投入师团兵力,在苏南-开展冬季大扫荡。经过激战,第八十八军伤亡很大,军部所在地张渚也被日军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