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守西攻(第2/2页)

从南昌到武宁,不是一点点路,不坐汽车徒步行进的话,说不定还没走到武宁,第二十七师团倒已经在跷着二郎腿等你了。

薛岳捏着电报愣了一会儿,忽然一拍脑袋。

太搞笑了,孤家寡人我去武宁干什么,空手两拳头能干得过第二十七师团?

武宁需要的不是我薛岳,需要的是能打仗的生力军。

可是生力军从哪里来呢?要知道薛岳兵团正面也一直被两支新编师团所牵制,如果按照一般指挥官的思维逻辑,此时能够保住自己这块地的收成就要谢天谢地了。

老虎仔就是老虎仔,电光闪过,继“反八字”阵形之后,他又推出了一个堪称精妙的战术构想,这就是“北守西攻”。

具体来说,就是在庐山取守势,背南面北,能监视住对面之敌就行,此为“关门战术”。在武宁则要取攻势,背东面西,重要的是拖住企图从这里迂回进击武汉的日军,此为“拉腿战术”。

依据这条思路,薛岳得以陆续将南战场的部队调入武宁,其中最厉害的是黄维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是陈诚的起家部队,在罗店的“血肉磨坊”磨过血豆腐,功夫自然了得。军长黄维更被称为军界的“书呆子”,素来爱跟人死磕到底,待其披挂整齐之后,犹如《水浒传》中的霹雳火秦明,但见一把狼牙棒挥过,避者生,挡者亡。

前面川军太弱,第二十七师团对强敌提防不够,一个不小心,第一〇三联队联队长谷川幸造大佐便被砸碎了天灵盖。

第一〇三联队不是第二十七师团的原班人马,实际上是冈村从第一〇一师团中借调过来的,看来不经打的不管被派往哪里,还是一样的虚。

黄老师狼牙棒的寒光一下子就把第二十七师团给镇住了。眼看形势不妙,后者只得拨转马头,缩往一边,再不敢对武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