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藩镇开刀(第2/4页)

朝廷最终拒绝李惟岳的消息传出后,田悦和李正己的使者便迅速赶赴恒州和李惟岳见面。

诸藩紧急磋商的议题只有一个——武力联合,对抗中央!

建中二年五月,诸藩率先动手了。

魏博节度使田悦命兵马使孟佑率五千步骑北上增援李惟岳,同时命兵马使康愔率八千人进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命别将杨朝光率五千人在邯郸西北扎营,阻击昭义方向来的朝廷军,而他本人则亲率数万大军围攻临洺(今河北永年县)。

与此同时,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出兵扼守徐州、甬桥(今安徽宿州市)及涡口(今安徽怀远县淮河入口)一带,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遥相呼应,封锁了朝廷的江淮运输线。

德宗没料到诸藩居然赶在他前面动了手,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与朝臣们制订了一个平叛计划。

六月初,德宗发布作战命令,准备在南、中、北三条战线上与叛乱藩镇全面开战。

南线战场,由于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屡屡主动要求征讨梁崇义,德宗感其忠义,遂晋封他为南平郡王,加授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命其统率诸道军队进攻山南东道。

中路战场,德宗命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治所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组成联合兵团向魏博的田悦发起进攻。

北线战场,德宗把进攻李惟岳的任务交给了幽州留后朱滔。朱滔二话不说,欣然领命。本来,幽州与成德、魏博(并称河北三镇)一直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可自从代宗大历十年,魏博田承嗣诱使成德李宝臣偷袭幽州的朱滔后,幽州镇就与成德镇结下了梁子。如今朝廷要讨伐李惟岳,朱滔当然要借这个机会报仇雪恨了。

浓密的战争乌云,又一次在帝国上空迅速聚集、剧烈翻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大战爆发前夕,亦即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大唐帝国的头号功臣、四朝元老郭子仪终于走完了他沧桑而辉煌的一生,病逝于长安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在平定安史之乱、挽救李唐社稷的那批功臣中,郭子仪是活得最久的一个,也是声誉最隆、威望最著、功业最盛的一个。其实,郭子仪身边不乏嫉恨他的小人,比如鱼朝恩、程元振等,都曾经不择手段地算计他,甚至想置他于死地,可郭子仪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这首先当然要归功于上天赐给他的好运气,但同时也跟他的处世之道息息相关。

说起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不外乎这四个关键词:谨慎,低调,宽容,坚忍。他之所以能够在惊涛骇浪、大起大落的一生中屡屡化险为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几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处世原则。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郭子仪的一生,未尝不可作如是观。

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武将、文臣和宦官,为了功名利禄争得头破血流,最后却大多死于非命。可郭子仪很少主动去争什么,到头来却拥有了世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权力、地位、名望、富贵、平安、长寿、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史称,郭子仪仅“中书令”一职就兼任了二十四年,光朝廷发给的俸禄每月就多达两万缗(两千万钱),加上各种渠道的私人收入,可谓富甲一方,所以家里的库房总是“珍货山积”。

郭子仪不仅门庭显赫,而且人丁也异常兴旺。在他的长安大宅内,家人、族人,连同奴婢、仆从加起来,足足有三千人,相当于今天正规部队的两个团!

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皆为朝廷显官”;孙子有数十个,每次请安的时候,郭子仪连认都认不过来,只好保持同一个表情,对每个孙子都微笑点头。曾担任郭子仪副将的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瑊等人,虽贵为王公,也经常被郭子仪呼来喝去,甘愿受其驱使,以至连郭子仪的家人,也把这几个大将视同家里的仆从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