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尸山血河(第6/8页)

下山之后,他在专用大帐内闭关三日,与长生天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第四天,成吉思汗从大帐中走了出来,昭告全军:“我现已领受了长生天的旨意,前去攻打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以告慰祖先的英灵。同时,也告慰契丹那些亡国之人的英灵。现在,让我们男女老幼,所有的蒙古同胞同心协力,攻打金狗!”

听到成吉思汗的宜言,全军将士击盾,拔剑、举起长枪,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此时,成吉思汗五十岁。

每一个蒙古人都对金国恨之入骨。成吉思汗还特意提到了契丹,这是为了博取现在生活在金国土地上的那些契丹人的支持。

将伐金的理由归结为为父祖报仇和为契丹人雪恨非常巧妙。有了这两个理由,成吉思汗的这次出征便不会被人认为是出于个人的野心,而是冠上了国家战争的名义。

成吉思汗重新发布了伐金军的编制,全军集结在大帐前,顿时形成兵马的海洋。

有身穿结实的销甲、手握长枪和大刀的骑兵,有手持短枪、背着两张弓和分别装有不同箭的三个箭筒的轻骑兵,有手持短刀和盾牌的步兵,有赶着骆驼和牛的辎重部队。军团分为先锋、中军和辎重,中军两面配置了左翼和右翼。中军又分为先锋、中本队和大中军。

兵马之外,还有满载各种攻城用具的牛车,有攻城车、突击梯子、投掷器、投石器和大盾等。

每个将士都配备了三四匹战马,兵士除了带着武器之外,还将干肉、千乳、奶酪以及帐篷等拴在马鞍上。

先锋军开始行进,后面的部队也陆陆续续迈开步伐,草原上空顿时尘土飞扬。

成吉思汗任命豪勇之士者别和古亦古捏克为先锋。先锋军是成吉思汗亲卫军中最为精锐的一支。以术赤为首的四个儿子、以合撒儿为首的三个弟弟,以及早逝的三弟之子额勒只带、四骏(博尔忽已亡)四狗,诃额仑义子曲出、阔阔出、失吉忽宪忽,军师耶律阿海、秃花兄弟均随军出征。

只留两千多将士留守大本营。可以说,此次伐金,成吉思汗几乎倾巢而动。

出征之前,成吉思汗看望了自己的每一个妻子。这次出征他谁也没有带,因为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战争。

如果失败,蒙古也就没有了明天。成吉思汗虽然有自信能够取胜,但凡事总有个万一,而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成吉思汗到妻子居住的营帐里,一一道别。

出征的前一天,成吉思汗来到孛儿帖的住处。这次,他要带着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二十五岁的术赤、二十三岁的察合台、二十一岁的窝阔台和十九岁的拖雷出征,他们个个都已经长成了英武的年轻将领。

每次出征,他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归来。家人是支撑蒙古的重要战斗力量。

孛儿帖此时已经五十一岁。那头年轻时迷倒成吉思汗的黑发已经变得花白,身体也变得干瘦。但是,她的衰老并不仅仅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更是因为担心丈夫和儿子的安危。这样的担心加剧了她的衰老。

“我要走了。家里的事情就拜托你了。”成吉思汗若无其事地说,似乎只是到附近去放放羊。

“您多保重。”孛儿帖也若无其事地答道。

夫妇之间不知进行了多少次这样的对话。成吉思汗每次凯旋归来,都会带回新的女人,来孛儿帖住处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孛儿帖自己也知道,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丈夫的魅力了。但是,她相信成吉思汗最终要回归的地方还是自己这里,她有这样的自信。丈夫在疲惫不堪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当然还有最不吉利的想象——死亡的时候,最终还是要回到孛儿帖身边。

“我们好久没这样坐着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