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大夏国(第3/8页)

皇帝年轻,刚刚登基,群臣们远不必瞧着皇帝的脸色说话,暗自打着如意算盘。既然我们这位皇帝要向天下宣示他的武功,莫如攻打柔然好了。

鲜卑贵族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的意见出奇一致:“赫连土著,千百年来安宁的生活已经磨去铁弗匈奴人的野性,不足为患。不如再伐蠕蠕。蠕蠕人虽然跑得快,如果我们追到,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权当去阴山作一次大狩猎,顺道捕获些禽兽的毛皮骨角,充实军资。”

鲜卑贵族们对夏国相当轻视,竟称赫连匈奴人为土著,赫连勃勃的保守战术和神经质让敌国极端轻视。柔然汗国是漠南牧场心头大患,漠北千里草原牛羊丰足,战利品多。鲜卑贵族们从前两次对柔然作战中尝到甜头,极力主张先进攻柔然。

尚书令刘洁、安原又有不同意见,要求先讨伐辽东的燕国。

崔浩笑了,众人的心思如何瞒得过他。长孙嵩之流担心的不过是他们塞北的牧场。刘洁、安原这些祖辈曾在燕国做官的人,无非想着项羽的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沐猴而冠何止楚人,匈奴和西域人何尝不是。(刘洁是匈奴人,安原是西域人。)

关中地区对魏国战略意义的重要不言而喻,长安是周、秦、西汉三朝古都,得关中,便将整个中原地区揽入怀中,才有帝国气象。崔浩是汉人,把魏国塑造成中原大帝国是他最高的理想。

这个理想只能藏在心里,决不能让这群野蛮的鲜卑贵族知道,否则,下场如何只有上天可以解答。

崔浩保持着惯有的矜持,他只能从军事技术角度解释为何先取关中,声音平和而又略显激昂:“蠕蠕像飞鸟一样聚集,如同野兽般逃散,举大众追之则不能及,轻兵追之又不足以制敌。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共弃,这样一个得不到上天保佑和人民拥护的国家,难道还应该让它继续存在吗!”

大家七嘴八舌,争议不休。拓跋焘居高临下审视着大臣们,他们心中的恐惧无外乎害怕那座高大的坚城。自己呢?真有把握打下世界最坚固的城堡?廷议不了了之。

上天总喜欢挑逗犹豫不决的人。好消息到:赫连勃勃死了。拓跋焘异常振奋,伐夏军事行动又一次摆上桌面,平城宫廷再次鼎沸。

长孙嵩等人一听,皇帝不采纳己方意见,又要出击夏国,一起反对:“匈奴人有统万城,城高墙坚,敌军如果固守城池,以逸待劳,我们怎么办?统万城久攻不下,柔然人乘虚而入,太危险了!”言外之意,去打匈奴,我塞北牧场的牛羊咋办?还是先收拾柔然吧,最差也能弄点皮毛货什么的。

长孙嵩是代国元老,少年得志,十四岁统领部落,老代王什翼犍时的臣下。历经拓跋珪、拓跋嗣两代,如今封爵北平王,已是四朝元老,说话非常有分量。长孙嵩曾极力怂恿拓跋嗣立拓跋焘为太子,有拥立大功,鲜卑贵族唯其马首是瞻。长孙翰是北魏开国大将长孙肥的儿子,同样是个王爷。奚斤资历也不差,登国年间与长孙肥一道统领禁军,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辅政八臣之一,魏国的宜城王。

北魏孝文汉化之前,最高的荣誉为王,皇族、功臣大多封王。三王反对伐夏,鲜卑贵族们齐声附和。

崔浩急了,不行,不拿出点真本事唬不住这帮人,便把占星术倒腾出来:“往年以来,火星两次紧傍羽林星和钩己星运转,意味着什么呢?那是上天告诉我们秦国一定灭亡。怎么样,亡了吧!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显示西征一定胜利,夏国必亡。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互相呼应,良机不可失去。”

崔浩的占星术厉害,想当年,从天上失星预测到姚兴之死,从星变中指出刘裕篡位,曾经震惊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