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大夏国(第7/8页)

拓跋焘巡视统万城,感叹道:“蕞尔小国,把百姓奴役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够不亡国呢!”坚固的堡垒挡不住人们追逐利益、勇敢前进的步伐。特洛伊、统万城、马其诺防线的崩溃,告诉人们,如果不思进取、腐化堕落、丧失人心,纵是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也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北魏大臣曾经请求增峻京城、修建宫室,搬出《易经》的话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引用萧何的话讲:“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拓跋焘反驳道:“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池的坚固与否?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大兴土木的事,朕不想去做。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拓跋焘生性俭朴,衣服饮食够用就行,把财物看做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从不轻易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将士的遗属或有功之家,皇亲国戚以及备受恩宠的人和显贵达官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得到赏赐。他把北魏国打造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军事机器。

得知统万失守的消息,赫连定退到天水,坚守陇西之地。拓跋焘从统万回兵,下令关中大军原地休整。奚斤立功心切,一再请求增援马匹和士兵,坚决进兵天水,消灭夏国残余势力。拓跋焘只得拨给战马三千匹,增派丘堆和娥清率一万人马与之会师。

战局的进展远没有奚斤想象得那么简单,匈奴皇帝赫连昌坚守平凉。魏骑长途跋涉,水土不服,马匹染上瘟疫大批死亡。

没有战马,对于善于马上作战的鲜卑人来说意味着丧失战斗力。奚斤和丘堆只得采取守势,退到安定。赫连昌大举反击,包围安定。奚斤一筹莫展,静待统万城再派援兵。

危难之中,一个叫做安颉的出类拔萃的鲜卑军官站了出来。他是北魏开国功臣安同第三子,为人正直,连父亲安同晚年好敛财的事都检举揭发。他对奚斤说:“我们有进无退,若不为贼所杀,也当受到军法惩处,拼死一战吧。”

奚斤没有了半年前的意气风发,一脸疲惫:“没有战马,用步兵攻击骑兵,必无胜理,只有等朝廷派兵赶来救援,内外夹击敌人。”安颉对他这种失败情绪恨得要命,“如今强敌在外,我军兵疲粮尽,不与敌人决战,死在旦夕,等什么援兵!”

奚斤不为所动,喃喃道:“马少!马少!”

安颉满怀信心地说:“把诸将的坐骑集中起来,可以凑到两百匹,我率敢死之士冲锋,即使不能破敌,也可以挫其锐气。赫连昌急躁无谋,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军中士卒认识他的模样。我们伏兵掩击,赫连昌可擒。”奚斤面有难色,不置可否。

安颉不和他商量,去找另一名军官尉眷,两人一拍即合,挑选了百余名精骑,趁夏兵攻城之际,突然杀出城来。赫连昌果然冲在前面。此时,狂风突起,尘沙飞扬,遮天蔽日,白天像黑夜一样昏暗。魏军敢死队认得匈奴皇帝,争相围攻赫连昌,赫连昌抵挡不住,打马逃走,安颉紧追不舍。赫连昌坐骑突然栽倒,坠马倒地,被安颉生擒活捉。

匈奴人再一次被打败,赫连定收拢残兵败将奔还平凉。奚斤这个元帅当得窝囊,活捉匈奴王这么大的功劳被偏将所得,脸上实在挂不住,留下辎重,带三日粮,追击赫连定。在马髦岭被匈奴夏国的军队阻击、包围,缺水少粮的魏军顿时溃败如潮,六七千人战死,奚斤、娥清等将领被夏军活捉。

丘堆得知败信,弃辎重,千里奔败,从安定逃往长安,又从长安逃到蒲阪。夏军轻易收复长安。拓跋焘闻报,怒不可遏,下令安颉斩杀父皇拓跋嗣给自己留下的六辅臣之一的丘堆,提拔安颉为主将,镇守蒲阪抵抗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