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莫干山(第5/7页)

张镜心《黄先生之农村事业》如下:

自民十七以还,黄先生频岁山居,常以暇日遍访山陬村落。以深入民间,故于农村生活见闻亲切,目睹村人知识之幼稚,身体之羸弱,道德之媮薄,与夫生产手段之拙劣,益觉乡村为国家之本,以如此之乡村与人民,何以兴建近代国家,而抗敌图存。于是决于莫干山麓之“庾村”,手创农村改进事业,以为实验而资倡导。黄先生所以以莫干山麓之庾村为初期实施改进之区域者,因于庾村之自然的与社会的情形有明晰之观察也。庾村四围皆山,修竹茂林,经冬常绿。西有莫干山,满缀近代建筑,不啻一幅风景油画。然而蚩蚩者方冻馁之是虞,比年交通愈便利,汽车可以直达京杭,而农产山货之运输,依然惟人力是赖。呜呜汽笛,传来近代消费之风,硁硁农人,不改中世生产之旧。五年以前,成年者仅二三人曾受旧式教育,儿童则皆失学,风俗浇薄,苟安懈怠,侥幸自私,复多染有饮酒赌博之恶习。故庾村实为崩溃中之典型的中国农村。黄先生既决定以庾村为改进区域,即根据以学校为中心之原则,于二十一年六月设莫干小学于地点较为适中之汪家村(组成庾村之一小村),其始僦民居为教室,辟荒地为运动场,继即自建校舍,半年而落成。廿二年三月,借一通力合作之事件为动机,组织“莫干农村改进会”,组织既具,村人亦以学校为一切活动之中心,于是按步骤实施预定之计划:

一、自教关于儿童教育,设有莫干小学。成人教育,由学校辅助改进会办理之,设有农民夜校、农民教育馆等。

二、自养

(1)改良蚕种之推广前数年来,丝价惨落,蚕业大衰,经改进会提倡新法推广新种后,黄先生授意,特许以土种掉换新种,如有损失,照土种预计收获赔偿,收入大增。

(2)改良麦种之推广村人向少冬作,勤勉者略种芸苔蚕豆。廿二年冬提倡种麦,特约农家试种金陵廿六号种麦,成绩甚佳;乃收集麦种,贷与农人,推广面积。

(3)提倡造林与植桐莫干山建筑繁兴,原有林木纷纷砍伐,未成新林多为人偷作燃料。改进会四年以来,提倡造林,先后所植松杉苗木几三万余株。去年复提倡植桐,先由学校植桐二百余亩以为之率。

(4)信用合作庾村信用兼营合作社成立于廿二年春,办理放款、储蓄及购买等合作事业。

(5)公共仓库廿三年冬,黄先生在山见村人新谷初登,即尽数贱价出粜,以偿夙逋,不留余粮,越年青黄不接,势不能不高价籴入,因指示改进会设立押米仓库。

(6)旱灾救济二十三年大旱,先生夫妇见灾情严重,斥资救济,并详示办法,务本自食其力之原则,分贷赈、工赈、急赈三种。工赈结果,开池二,筑闸二,修堰三,疏溪修堤十余里。此次救灾历时百五十日。

三、自治地方自治事项中之户口调查保甲组织等,本有乡长负其责。学校及改进会辅助其进行。此外另组调解委员会以处置纠纷而避免讼累,立山林公约以尊重产权而保护林业。至婚丧礼俗之改良,亦有相当效果。

四、自卫包含警卫、卫生及消防等事项;其中卫生事业开始于学校初立之际,余则发端较迟。上述为五年来见诸事实之一般情形。自去岁起,黄先生见改进区内各种事业渐就轨道,乃先后辅助邻近乡村(孙青乡、何村、莫干山)。组织阜源、何村、剑池等三小学。于是邻村人士就“以学校为中心发动农村改进”之观点,而确信黄先生将扩大其改进事业于该数村矣。

在膺白手里四年多时光,除上列工作外,有“文治藏书楼”是纪念其父亲友樵公讳文治而名的,其他工作皆冠以“莫干”地名,实际是在莫干山麓的庾村。庾村是由三桥埠上莫干山必经之路。“文治藏书楼”是未来的“莫乾图书馆”,已经附有公开的阅览室。建筑时为思亲,膺白作有《怀抱思亲图记》,事先请章太炎先生作有《文治藏书楼记》,门前“文治藏书楼”五字横额,是吴稚晖(敬恒)先生写的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