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救还是不救(第3/3页)

把这些脑袋也都砍了下来,粗略的算了算,一共有鞑子人头92颗,土匪的脑袋65颗。

明朝早期的军功既重视首功,也重视战场表现,比如斩将夺旗,比如力挽狂澜,比如援助友军都要记功。按理说这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只是战场表现必须要核查官员亲临一线,要不然就成了胡编乱造。到了眼下大明的文官也就没了胆量,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计算首功,有多少脑袋给多少功劳,简单明了。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有不少将领杀良冒功,甚至在九边还有买卖鞑子人头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头可是货真价实,尤其是那些鞑子都是歹安尔盖的嫡系,个个精壮有力,无论谁看到,都不敢否认张恪的功劳!

“大人,这些人头放在哪里?”

张恪想了想说道:“鞑子还没有走,检验的官员也没到,暂时都放在牺牲弟兄的灵前,告慰在天之灵吧。”

“遵命!”岳子轩兴奋的招呼着大家,把人头搬进城中。

堆成的小山的人头摆在面前,村子里老少喜笑颜开,张恪把从黑山口缴获的银子拿了出去,提前发放抚恤和奖励,又把村子的气氛推到了高点。

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哪怕是有亲人牺牲,也觉得张恪待下属厚道,抚恤优厚,在这种乱世之中,还能奢求什么呢!

就在大家结伴感谢张恪的时候,突然负责巡逻的乔桂带着一个人跑了进来。

张恪一看来的人正是周郎中,他顿时吃了一惊。

“周先生,你有什么事情吗?”

周郎中见到了张恪,双膝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张二郎,我替大清堡的百姓求你了,快救救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