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剑指荷兰(第2/4页)

不用士兵动手,光是他们就能打得那些盐商抱头鼠窜,望影而逃。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食盐的价格就像是黄河之水,从天上到了人间。

崇祯六年,张恪控制的辽东,山东,南直隶,包括杭州等地在内,基本食盐的均价已经到了三十文,临海的城市都在二十文上下,偏远的地方稍贵,可是最贵也不会超过五十文。

因为自由供应的原因,某些地方盐价太高,就会有人主动贩售,把价格压下去。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市场。

张恪的行动不止让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拍手称快,更深深震撼着官场,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光复辽东。

道理不难理解,建奴毕竟是化外蛮夷,打败他们无非就是军力强大而已。可以在马上打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而张恪的行动则是粉碎了这种迷思!

盐政不只是大明朝的弊端,甚至说从汉朝开始,确立盐铁专卖制度以来,就积累了无数的弊病。

朝廷名义上拥有食盐专卖的权力,可是真正掌控食盐的却是一帮盐商,他们靠着层层打点,买通所有官吏,然后坐享其成。而一切的恶果都要老百姓承担,辛苦劳碌一整年,他们不穿新衣服,不买油,不买茶,不吃肉,可是总不能离开食盐吧!

偏偏连这点要求都不满足。

千百年的积累,已经让几乎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对彻底改革盐政没有信心,能做的只是修修补补,更有甚至,要去迎合那些贪得无厌的盐商。

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种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强势砸开了因循守旧,顽固无比的利益链条。用最简单的方式,将一切丑陋的寄生集团,扫进了垃圾堆。

简单,粗暴,干净,彻底!

从此开始。商人可以自由经营,老百姓可以自由买卖,食盐不再是专卖的特殊商品,虽然还有一些准入限制,不过天下的百姓,甚至大多数的商人,全都拍手称快。

在如今的大地上,恐怕只有运送食盐的官兵,才是老百姓唯一不怕,而且还真心拥戴的士兵。所过之处。有人送来茶水,有人送来鸡蛋,简直就像是凯旋之师的待遇。

仅仅是食盐一项,就得到老百姓如此爱戴,可见他们对统治者的要求之低。

各地的消息不断汇集到张恪手上,让他感到的不是得意,相反有些惶恐和汗颜。当知道有百姓主动保护运送食盐的车队,张恪甚至想到了另外一个场景。

数以百计的独轮车推着干粮,猪肉。军服,炮弹,辗转几十里,上百里。将一个腐朽的王朝彻底驱逐。

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比而言,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其实可以用更加强悍得力量去推动变革,而不是像小脚女儿。裹足不前。

“传令乔福,继续抄查不法盐商,将所得田产全数平分没有田地的百姓。安置难民。”

张羽珍自从担任了张恪的书办之后,一直帮着起草文书,整理奏报。小姑娘本就智慧过人,听到张恪的话,顿时小脸一白,竟不敢写下去了。

“王爷,您是要向士绅宣战不成?”

张恪真有这个想法,不过他还是知道时机并不成熟,摇头笑道:“只是暂时分配一些,盐商底蕴丰厚,积累的田产无可计数,根据乔福的统计,差不多能安置上百万的百姓。”

“那接下来呢?”

张羽珍咬了咬嘴唇,灵动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说道:“王爷,您这么干,肯定会让士绅忌惮,甚至联合起来反对您。”

“你觉得本王不该分配?”

“不,要分您就该彻底的分,区区一百万的百姓,江南有多少闲汉,中原又有多少流民。听说有田地,他们一定都涌进来,要是准备不充分,分田有什么意义?只会惹来一身的麻烦,不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