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政治任务(第2/3页)

《中国时报》的随行记者都在车厢最末一席,车厢门处,绿军装刺刀军人站得笔直,几名记者都是兴奋无比,能随同摄政王出巡,可是极为光荣的政治任务。

柏贵呢,现在只希望摄政王巡视福建的照片登报时,自己能站在王爷身边露一小脸,那那些针对自己的小动作可以停矣。

这是叶昭第一次出巡带了记者,因为叶昭发现,在这个时代,通过报纸来表达自己的意向还是很重要的,比如现在自己巡视福建农村,在后世可能领导上报纸会被民众认为作秀,但在这个年代,却无疑会令农民们欢欣鼓舞,只怕各村公所阅读这篇报道时农家们激动的热泪盈眶也是有的,开玩笑呢,几千年来,哪有皇帝摄政王级别的真龙天子来关心农民的农作物种植?更大张旗鼓宣示天下,今日摄政王算是开了先河。

叶昭也希望这篇文章见报后,各衙门、乡公所、村公所都能更加关心农家的利益。

而摄政王府吏房开始设立乡公所村公所,是中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将触角渗入到了村落,一直以来,中国各代王朝,实则最基层统治为县,要说从来没真正统治这个国家都不为过,因为在民间真正有话语权的,均是地方士绅,而现在乡、村基层吏员治安官的设立,使得南朝政府将会强有力的统治这个国家。

至于携带柏贵出行,叶昭是希望某些后党停止倒柏贵运动,柏贵确实才具略显不足,现今却是南朝七省政府中最重要之广东巡抚,自不免被人惦记上他的位子。

其中呼声最高的自然是袁甲三,原闽浙总督,德高望重,率领大小官员来投,而南朝不设总督一职,袁甲三被任命为贵州巡抚,显然后党中人很多不满意这样之安排,现今南朝渐渐强势,长沙会战可说一举奠定了南朝稳如磐石之地位,更有北朝主动乞和,南朝官员民众算是定了心,真正将南朝视为了自己的国家。

随之而来的自也是暗潮涌动,权力之争,几乎是必然的副产品,发匪天京之变就是前车之鉴,不过现今太平军一直被压得喘不上气,矛盾反而没有激化。南朝政权稳定,权力之争怕也要开始了。

想着,叶昭就摇了摇头,柏贵或许才具不如袁甲三,但却是公认的摄政王的人,广东巡抚如此重要的位置,又岂能交给袁甲三?

回头看了眼小心翼翼坐在自己身边的柏贵,叶昭笑道:“坐了几个小时了,累不累?要不要走走?”

柏贵激灵一下,急忙微微躬身:“回王爷话,卑职不累。”

摄政王着便装之时,一向不喜欢各级官员跪拜,更喜欢与各级官员座谈,但越是如此,官员对其愈是敬畏。

现今南朝有七省巡抚,乃是广东巡抚柏贵、江西巡抚李鸿章、福建巡抚刘登焕、广西巡抚岑天化、湖南巡抚郭敬之、贵州巡抚袁甲三、云南巡抚劳崇光。

七大巡抚中,袁甲三和劳崇光自是不折不扣之后党,岑天化算是红娘嫡系,刘登焕和赵三宝交好,与原广州知府郭敬之一般,都是摄政王一手提拔,柏贵和李鸿章不必说了,各有各的机缘。

柏贵现今也知道,随着南朝朝政军情稳定,摄政王与两宫太后蜜月期已过,怕要渐渐爆发权力之争了。

而他的脑门上,自然刻上了摄政王党的印记,坐得又是七省中为首第一省之宝座,加之当年与洋人打交道很是犯了些错,前些日子摄政王赴朝鲜时两宫太后召见,圣母皇太后话里有话的言语,他没怎么接茬,是以首当其冲被抛上了风口浪尖。

摄政王,又到底是怎么想的?

柏贵平日也常琢磨这个问题,但不管摄政王如何想,紧紧跟着他老人家的脚步就准没错,数年时光,柏贵一直身在广州,摄政王之雄才大略那是看得真真的。